某中学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 m/s。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
A.W B. W
C.W
v
D.W
v3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和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研究重锤下落的加速度,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得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①合理利用纸带中测得的数据,计算得到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 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请写出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举出一条即可):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①;②.
(2)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
、
、
、
、
、
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4.22" cm、
="4.65" cm、
="5.08" cm、
="5.49" cm、
="5.91" cm、
="6.34"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vc= m/s,小车的加速度
=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2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如图:
|
如图为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其中 A 、B、C 为三个计数点,已知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使用 50Hz 交流电,测得 AB = 3.27cm、BC=8.00 cm ,则物体运动到B点的速度vB=______m/s,加速度 a=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