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中胚芽鞘D发生的现象是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为某神经元末梢释放化学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NE)的作用途径。请分析回答:

(1)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细胞内的________(细胞器)有关。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E作用于突触后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受体,抑制前膜化学递质的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其意义是调节____________的效率。

以下材料选自某同学所做实验的部分记录。
实验名称: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步骤
(1)培养固定: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待根长出l cm左右,剪取根尖0.5~1 cm,置于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并在冰箱的冷藏室诱导培养36 h。将诱导后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
(2)装片制作: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3)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图像,确认某个细胞染色体发生数目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实验结论
低温条件下根尖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问题
(1)请将上述内容中错误之处予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低温导致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探究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洋葱体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12 h。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得到了如下结果。

细胞周期
样本1
样本2
总数
间期
42
43
85
分裂期
前期
4
3
7
中期
1
0
1
后期
1
1
2
末期
2
3
5
计数细胞的总数
100

上述样本1和样本2表示________,间期为________h。
(4)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装片时,判断某细胞是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非有丝分裂后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1 cm3瘦肉块+4 mL蒸馏水
37 ℃水浴;pH=1.5
2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37 ℃水浴;pH=8
3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4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0 ℃水浴;pH=1.5

(1)请完成实验设计:①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确定。
(4)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温度属于________变量。
(5)用双缩脲试剂检测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溶液呈________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提高分解效率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受到轻度污染的生态系统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6)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碳循环图解。

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且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若树木A与树木C、D、E、F是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0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3)调查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做了统计,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其采集的方法是________。
(4)研究发现,群落中物种之间往往有复杂的关系,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调节。
(5)蜜蜂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上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调节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