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六种实用文体的部分摘录,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体特点要求,找出并修改。
(1)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 (通知)
(2)截至今日,全校师生为王霞同学捐款已逾五万元之巨。 (广播稿)
(3)酒后驾车,遗患无穷。 (公益广告)
(4)因病不能参加学术讨论会,深负众望,深感不安。 (留言条)
(5)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自荐信)
(6)拙作奉上,不吝赐教。关于文学理论问题,有几处疑问,特致函垂询。(书信)
某校高二年级举行了“是该推广私家车还是该发展公共交通”的辩论会,请用简洁的文字为正方(该推广私家车)或反方(该发展公共交通)拟写辩词。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60字。
请根据柳永的词句“烟柳画桥”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60字
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例: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翻开《史记》,苏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开《莎士比亚全集》,哈姆莱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这本是教育回归人文的一大幸事,但当今学生阅读的大多是“导读”、“概要”、“速读”之类的"快餐式"作品。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名著阅读方式,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材料二:有识之士们早就对中小学生疏远经典名著感到痛心疾首,言谈中无法抑制对“浅阅读”的反感与痛斥。但是,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学生对经典的“浅阅读”也不例外。陶渊明就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
(1)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下面是杭州的“城标”。请仔细观察,并分点介绍“城标”的含义,要求语言准确、简明,不超过8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