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答有关遗传变异的问题。

Ⅰ.右图示中心法则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箭头方向表示        的传递方向。
(2)图中②、③所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3)能在人体红细胞中的进行的过程是     (填编号)。
(4)若某mRNA中共含有60个碱基,其中A有15个,G有25个,则由该mRNA通过过程③形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含有________个氨基酸(考虑终止密码子),该mRNA的模板DNA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共______个。
Ⅱ.下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经Ⅰ、Ⅱ育出⑤的过程称为______育种,所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
(2)Ⅲ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获得的④一般称作_____倍体。
(3)Ⅴ过程采用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处理③的幼苗,之所以处理幼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回答有关问题:
(1)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结构的体现。
(2)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会、不会)变化。
(3)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间接、潜在)价值,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
(4)近年来,该岛周边海域已有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海水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有毒物质增加等。

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固醇类激素,在应付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合成皮质醇的细胞器是。皮质醇对细胞代谢起着(催化、调节)作用,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细胞和垂体细胞。
(2)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调节),结合高中所学知识,M名称为
(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变化情况为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请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
酵母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
(细胞不完整)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50 mL
未处理

25 mL
75 mL
无氧

25 mL
75 mL
通氧

(1)丙、丁组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该反应变化是

(2)甲、乙、丙、丁四组中能产生CO2,可以用作为检测CO2多少的指标。
(3)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不同),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小于、等于)乙组。
(4)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
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丁组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为评估某核电站对周围海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得到有关核电站周围海域食物网方面的信息,并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简图(注:有机碎屑包括海洋生物尸体分解成的小碎块、食物残余、粪便、还有被河流冲进海中的颗粒物质等,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浮游动物属于________。
(3)由该食物网可推出'核电站附近海域的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__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4)核电站周围是大面积的农田,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导致该海域水体变黑发臭水中溶氧量下降,溶氧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中________(成分)的呼吸消耗所致。溶解氧的减少导致鱼虾的死亡,鱼虾的死亡又进一步导致水体质量的恶化,此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

实验一:把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表1。


(1)实验中,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C组小鼠的______处理。
(2)从图1可知,绵羊细胞R在本实验中作为____________,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R应取自同一个体,理由是____________。
(3)从表1可知,转入脾脏细胞的C组小鼠注射绵羊细胞R后,产生的抗体多于A组,据图1分析其原因是______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去除T细胞作用__________(有利于、不利于)体液免疫过程的完成。
(4)实验一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另取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含抗体M的血清、含抗体G的血清和不含抗体M和G的血清,2小时后,向三组小鼠体内注射绵羊细胞R,免疫后定期测定小鼠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

(5)由图2可知,注射的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______作用。
(6)实验二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科学家推断,小鼠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G的受体才能使抗体G发挥正常功能。若想验证该假设成立,实验组选用的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应为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b.使抗体G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c.使抗体G受体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d.绵羊细胞R和抗体G
e.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对照组
f.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低于对照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