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的实验中,小雨用每小格(一黑或一白)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合金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合金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合金块的; |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合金块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 |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简答下面问题:
(1)请将实验步骤的空格内容填上。
(2)小雨的实验操作漏掉了一个步骤,该步骤是: 。
(3)小雨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是步骤 ,应改为 。
(4)根据图中步骤 可知合金块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 的蜡烛。
(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 ,都不能与蜡烛 的像重合,原因是 。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丙所示。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 (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
(3)小悦还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如图丁所示实验。
①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并得出结论。
②实验中发现两次木块移动距离都较近,于是用木板代替毛巾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在 相同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 来减小木块与平面的滑动摩擦力,使木块移动距离较远,实验现象更明显。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 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将凸透镜重新移回到如图所示位置,在光具座 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这两个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也可以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生活中的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 ,原因是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
③第 时 (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水 (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东东同学学习了电学知识以后,选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作为电源,并设计了如下的电学实验。
(1)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 、 、 。
①按照甲图所示的电路图,把乙实物电路补充完整,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②闭合开关后,东东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③东东排除故障后,把 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 。
④断开开关 ,把 的电阻换成 的电阻,再次闭合开关后,滑片应向 (填“左”或“右”)端移动。
⑤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2)东东同学在电源电压未知,缺少电流表的情况下,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图( 阻值已知),来测量未知电阻 的阻值。
①闭合 、 ,断开 ,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电压表示数为 。
②闭合 、 ,断开 ,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保持不变,电压表示数为 。
③未知电阻的阻值 (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