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
图一 1853年“黑船事件” 图二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日本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
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是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根据材料一说明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并谈谈你对这种方式的认识。
阅读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近代江南的企业家们以工商业收入投资土地,究其出身来说大都生于富裕之门,其父辈或祖辈占有田产者甚多。购买土地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利,除地租收益以外,近代江南的城居地主们还在购买的土地上开办工厂、创办企业。他们所开设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农业产品是这些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来源。从城居地主中产生的近代企业家开始了将资本主义经营范围扩大到农业领域的尝试,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首开先河。1901年秋正式集资建立通海垦牧公司,走上了废灶兴垦、发展近代农业的道路。
——黄敏 慈鸿飞《中国农史》
材料三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它所创造的GDP占到全国的20%左右,财政收入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利用外资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方世南《新现代化: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和新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分析农业生产呈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三长三角地区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献策?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进步社会运动?(3分)
(2)谈谈你对图一所反映的运动核心的理解。
(3)图二的人物最主要的理论成果是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2分)
(4)图三与中国的进步思潮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举一例说明。(2分)
(5)上述三股进步社会思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马褂,摇头晃脑大谈君师主义。
丁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请回答:
(1)上述模拟情景的依据是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场运动对中国造成了什么积极影响?
仔细读右图,提炼有效信息。
右图所示之物陈列在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内,许多主体部件虽是用木头制造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伟大。它率先突破了传统的以水力、畜力、风力为主的动力,使得机械的大范围推广和使用成为可能,并创造了一个以此命名的时代。
请回答:
(1)对于改良此种动力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哪个人物?历史上又把这场运动取名为?
(2)这场运动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依据材料4、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开始及70年代末,农村搞“包产到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结局有何不同(4分)?
(5)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模式”与60年代“包产到户”有什么区别(2分)?“小岗模式”的推行有什么作用(6分)?(6)战后,法国对落后小农经济的改造,对今天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变有哪些可借鉴之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