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斯多德
材料四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材料五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4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
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的灭亡有无关系?结合材料,应该怎样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 |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东南亚、太平洋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万多人 |
不到10.9万人 |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
伤亡 |
死亡 |
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 |
死亡 |
死亡 |
3500万人 |
2000多万人 |
62亿美元 |
5000亿美元 |
40.5万人 |
37.5万人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1)秦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哪一年?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何特点?
材料二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郡县论·一》
(2)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照抄材料不得分)
材料三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
(3)材料三中的官职叫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