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识见,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
材料四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产生思想自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2分) 其社会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三中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自由的观点有何不同?分析他们产生这种思想的共同经济根源。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而李鸿章等官员则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
(1)倭仁与李鸿章虽然见解不同,但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请指出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等人掀起的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生活方式?这种经济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中体现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
材料二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高昂的仪器和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取代了孤独的发明家和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背景。
(2)材料二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特点?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科技成就。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3)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至少写出2个。)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4)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1)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并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
(2)农业灌溉工具的创制和改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三国和唐宋时期人们是怎样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的?
材料二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旧唐书》卷71
材料三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地区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山南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岭南道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5
4
22
3
135
后期
13
7
2
3
6
13
49
3
96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3)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材料四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
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颁:“浙西有三屯,嘉禾为大,乃以大理评事朱自勉主之,且扬州在九州之地最广,全吴在扬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全唐文》
(4)根据材料四,分析指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扬一益二”是对唐后期南方城市繁荣的真实写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扬州繁荣的原因。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