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面努力。(下图的饼形统计图为上海2005年产业比重情况统计)
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时期 |
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
九五期间 |
汽车制造、通信设备、成套设备、石油化工、钢铁、家电等 |
十五期间 |
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等 |
十一五期间 |
金融、集成电路、汽车、会展旅游、商贸、钢铁、航空航天、软件、生物技术与医药、移动通讯、物流、创意等 |
图3
(1)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__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__%,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____________等优势。(至少答三点)
(2)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优化产业部门的空间布局。在图3中的___(填字母)地区建成精品钢材基地,___(填字母)地区建成国际汽车城。在C处布局化学工业区的合理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图5—28表示设在亚洲地区的日本企业的用人规模和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
图5—28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企业。
A.主要设在种植园农业区 |
B.主要设在劳动力丰富地区 |
C.人均GDP越低,用人规模越大 |
D.设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最多 |
(2)日本向该地区输出的工业,除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外,还有密集型工业和密集型工业。
(3)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此处有生长该作物的气候优势是;该作物种植属于自给农业的原因是。
读“雷达”式统计图(图5—27),该图反映国家从1959年至1985年影响制造业生产的四要素(知识、资源、劳动力和资金)所占工业产值的份额,分析后回答:
图5—27
(1)该国在1959年,四种工业类型所占工业总产值的份额是:
资金密集型工业占%;知识密集型工业占%;劳动密集型工业占%。
(2)从图中信息概括该国从1959年至1985年制造业发展变化的显著特点:。
(3)从发展水平看,该国属于国家,该国从1959年至1985年的工业布局发展趋向是。
图5—26示意昆明附近区域产业转化的构想,左图表示烟草业的变化,右图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并回答问题。
图5—26
(1)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
(2)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是。
(3)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
(4)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
A.减少运输成本 |
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
读鲁尔区发展示意图(图5—11),完成下列各题。
图5—11
(1)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是:
A B C D E F
(2)鲁尔区历史悠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经历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我国的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例如太钢)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请你谈谈我们应借鉴鲁尔区改造的哪些成功经验。
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
粮食最高产量P=0.075QTWS〔千克/(公顷·年)〕
Q: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年)〕
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
Q(105) |
T |
W |
S |
拉萨 |
8.5 |
0.38 |
0.5 |
0.6 |
酒泉 |
6.3 |
0.42 |
0.1 |
0.8 |
沈阳 |
5.1 |
0.40 |
0.9 |
0.8 |
武汉 |
4.9 |
0.63 |
1.0 |
0.8 |
(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 (用沈阳数据)。
A.1101.6千克 | B.11016千克 |
C.31016千克 | D.110160千克 |
(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 、
;在河西走廊(用酒泉数据) 、 。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 。
(4)要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