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明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
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 |
组成水的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C.物质使用与安全常识 |
D.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 |
点燃可燃性的气体之前———验纯 汽车到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注意室内通风 |
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酸雨的发生———使用新型能源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粮食酿酒
C.玻璃破碎D.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向2.8g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镁的镁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至固体全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6.38g,则该镁条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0.16gB.1.12gC.1.68gD.2.64g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2的溶液中共存的一组是( )
A.H+、K+、CO32﹣B.Ba2+、OH﹣、SO42﹣
C.Na+、Cl﹣、NO3﹣D.Mg2+、NH4+、SO42﹣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可能呈蓝色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C.滤渣中只有Ag、Cu
D.滤液中的阳离子有Ag+、Cu2+、Zn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