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A.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
| B.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
|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
|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注意的问题有( )
①它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
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能犯“急于求成”的错误
③关键在“全面”,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④关键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因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指出,全面小康须惠及全民,底线是消除绝对贫困。消除绝对贫困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________的新要求。( )
| A.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
| B.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 C.建设生态文明 |
| D.率先实现现代化 |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24%,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品牌;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材料启示我们( )
| A.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
| B.增强发展的紧迫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 C.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应转移到创造世界品牌上来 |
|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
东北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有望在2015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部地区的基础虽然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差,但其发展速度可圈可点,有可能在2017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说明( )
| 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
| B.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
| C.2017年以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将彻底消失 |
| D.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是(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决、发展生产力 |
| B.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 C.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
| D.以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