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请回答: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2)a、b、c三点溶液中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a、b、c字母表示)
(3)a、b、c三点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用a、b、c字母表示)
(4)若使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溶液中c(H+)减小,在如下措施中可选择:
(填序号)
①加热;②加少量NaOH固体;③加水;④加少量CH3COONa固体;⑤少量加冰醋酸
.福建有广阔的海岸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海水的综合利用大有可为。海水中溴含量约为65 mg·L-1,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下:
(1)以上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
(2)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________。
A.氧化性B.还原性 C.挥发性D.腐蚀性
(3)以上流程Ⅱ中涉及的离子反应如下,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4)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也可先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再用氯气氧化后蒸馏。写出溴与二氧化硫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分离溴还可以用溶剂萃取法,下列可以用作溴的萃取剂的是________。
A.乙醇B.四氯化碳 C.烧碱溶液D.苯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下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人们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则N≡N的键能为________kJ·mol-1,由上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规律被称为盖斯定律。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
①根据下列反应的热化学反应式,计算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C2H2(g)的ΔH。
C(石墨)+O2(g)===CO2(g)ΔH1=-393.5kJ·mol-1
2H2(g)+O2(g)===2H2O(l)ΔH2=-571.6kJ·mol-1
2C2H2(g)+5O2(g)===4CO2(g)+2H2O(l)ΔH3=-2599.2kJ·mol-1,
则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molC2H2(g)的ΔH=________kJ·mol-1。
②已知3.6g碳在6.4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kJ·mol-1,则1mol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ΔH为________。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 加热分解法 C.结晶法 D.分液法 E 蒸馏法 F 过滤法
(1)____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的。
(2)________从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获得KNO3。
(3)____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_____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物。
(5)________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6)________从NaCl与NH4HCO3固体混合物中得到NaCl。
2 mol O3和3 mol O2的质量之比________,分子数之比________,同温同压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含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体积之比为________。
Fe(OH)3胶体的制备: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L~2mL饱和,继续煮沸至溶液呈,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