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政治方面出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虽然彼此间屡起战端,但议和后的和平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到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北宋真宗率宋军与辽军交战后议和,请写出盟约的名称。后来,北宋与两夏党项族的哪一位首领也是先战后和?请写出南宋时期,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
(2)据材料二,宋代的重要粮仓在太湖流域的哪些地区?别致的冰裂纹瓷器出自哪一个窑口?宋代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三(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
自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南海主权争端加剧,“海权”、“海洋”、“海军”等涉海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计10分)
材料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1)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证明材料的观点。
材料二 2009年《环球》杂志有文章称:(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是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为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社会的热度不断升温。
(2)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什么事件?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西方航海家的远航又指什么事件?其中,发现了新大陆的历史人物是谁?
(3)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主要原因。
材料三 2009年《国际先驱导报》有文章指出:海权观影响海洋战略,西方扩张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对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内敛带有更多和平的色彩。调查发现,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它性的权力,而仅有15. 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恰恰相反,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4)据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权观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据此你认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关键是什么?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的历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见证。自古以来,人类思想文化不断发展,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计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终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材料中“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二: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请你举出一项能体现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宋代科技成就。宋代科技成就主要是通过谁传到欧洲的?
材料三:某史学家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此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3)材料三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欧洲的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其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依据材料四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列举出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5)材料一、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影响?由此你有什么启示?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出现过一系列的革命或改革运动,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革命或改革中曲折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古今中外的革命或改革运动简表
人 物 |
主要事迹 |
意义或影响 |
商鞅 |
① |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孝德天皇 |
② |
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
孝文帝 |
采取汉化改革措施 |
③ |
④ |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 |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
邓小平 |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⑤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出了多元的政治文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计8分)
(1)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建立的?
(2)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1分
(3)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在谁统治时期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国家最高决策机构是什么?
(4)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这一“崭新的制度”是指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5)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从产生起就存在局限性,请举一例说明。
(6)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