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宝玉将元妃所赐之糖蒸酥酪留给袭人。李嬷嬷赌气吃了酥酪。袭人推说爱吃栗子,使宝玉把酥酪丢开。袭人以赎身之说试探宝玉,流露出对此“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的地方的留恋。宝玉去看黛玉胡诌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给黛玉听,使其不致睡出病来。后来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元宵写诗不知“绿蜡”之典而急得满头大汗。 |
B.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听从黄皓的谗言命北伐的姜维班师回朝。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刘禅下令让姜维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吴国不敢轻易入侵。 |
C.在赴西伯利亚流放的路上,聂赫留朵夫每次看见玛丝洛娃,都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她内心的变化,没有原先那种卖弄风情的味道了。这种变化使聂赫留朵夫感到特别高兴,现在他对她产生了另一种感情,跟以前决心同她结婚来履行责任和满足虚荣心的那种心情不同,现在纯粹是怜悯和同情她。 |
D.孙策临死时嘱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掌权。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又荐诸葛瑾。孙权拜诸葛瑾为上宾,依照他的建议,顺曹操,绝袁绍,君臣齐心治理江东。从此势力日趋强大,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
E、《红楼梦》第九十三回中,贾家的佃户上京来交租子,车被误当成买卖车扣在了衙门,贾赦十分生气,便吩咐下人去交涉。临安伯请贾家爷们吃酒看戏,只有贾赦带着宝王过去了。令宝玉兴奋的是,他在那儿见到了分别许久的柳湘莲。简答题。(任选一题)
(1)“……可知这样大族人家, 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红楼梦》
这句话是 (谁)在 时候说的,请简述此人在此事中的表现。
(2)“……吾料陇上麦熟,可密引兵割之。……此人预知吾来割麦也!”这几句话是 (谁)说的?“此人”指 。后来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答: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孔子提倡“正名”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上述《论语》和《礼记》的选文,你认为“礼”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礼记·学记》)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的“教学观”的共同点?
孔子与《礼记》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
简答题(10 分)简述《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夷陵之战”的前因后果。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说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位人物?列举能表现这位人物“机关算尽”的两处情节。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题目。(12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
【注释】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末孤竹国君的儿子,因相互谦让君位而逃奔周国。后来因周武王出兵,讨伐商朝,他们反对劝阻无效,便稳居到首阳山,“义不食周粟”而饿死。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解释孟子文段中“反求诸己”的意思。
在品德修养上,孔、孟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