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张老师组织了一次世界近代史"学史方法"交流活动。以下材料选自这次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同学在学习中注重理清教材内容,把历史知识系统化、要点化。他提供的文艺复兴的知识结构如下:

(1)材料一知识结构中有三处内容没有完整,请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上。
材料二 乙同学运用表格比较的学习方法,复习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下表是他学习成果的一部分:
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

名 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起止时间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804年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贵族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结  果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共和制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共和制

(2)材料二比较的内容中出现了三处错误,请你在表格中圈出并作相应更正。
(3)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共和制的相关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丙同学喜欢搜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下面是他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搜集的材料,请你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 列宁
(4)材料中义务农享有哪些权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列宁所说的话?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这是 会议会址,这次会议召开于 年1月的长征途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红色旅游基地之一,小华今年暑假准备到这里参观,请问他应该选择哪个省份?
(2)这次会议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于2015年5月8日至10日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中俄分别是二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为二战胜利付出惨重牺牲,作出巨大贡献。请回答:
(1)70年前的5月8日欧洲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面对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苏联人民的哪次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人民的哪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下图体现了重庆人民抗日战争期间为抗战做出的什么重大贡献?

(3)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请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4)中国将于今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举行阅兵仪式以示庆祝。请你邀请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导人参加,并说明你的理由。

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列举出这一时期两大卓越的工程。
(2)这一时期有哪些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两项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当时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集
材料二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罗斯福新政内容
材料三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 全会认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因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些年来受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某会议公报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该法令反映出罗斯福新政具有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决议?依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怎样的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全会”共同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9日)
(1)指出材料一图中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地点E处是什么地方?
(2)张骞通西域发生在哪一年?它和古代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