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的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
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 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不得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中“更”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 择
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③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他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逼着他选择拉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为什么家里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时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他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练了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④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此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带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之前和拉琴之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了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大家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成了学院里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⑤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也是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每个角落。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诉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与抗争……
⑥没有用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回忆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痛苦历程。起初,他只想随便拉一拉,这毕竟是他在学校里的最后一次考试——他已经考了多少次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为之动容。
⑦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⑧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⑨“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 :“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⑩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声。
⑪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⑫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选文三次写到“他”的泪,试作分析。(6分)
第一次,“眼里噙满泪水”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泪水如雨”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泪再一次流下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③、④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会拉得如此成功,从而成为最优秀的毕业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否赞成选文中“他”的选择,结合你的自身经历谈谈理由。(6分)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 物 |
事件 |
心理反映 |
女儿 |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
爸爸想教育女儿 |
爸爸 |
捡回瓶子 |
女儿__________ |
女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爸爸惭愧 |
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第⑦段中划线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傅雷家书
1954年1月30日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抖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甜,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①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②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段画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我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1)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2)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就干脆远离红尘。
(3)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4)“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5)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6)“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1)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答:
![]() |
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说说它在文段中的作用。
答:参照下面的提示,请补写出第(4)段的论证提纲。
答:举野牛的例子论证“ 怕”会输得丢人
的道理。
根据你对第(5)段中“体育竞赛如此,各行各业都应该如此”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