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何时?当时投资于新式企业的主要是哪些人?
(2)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何时?当时著名的实业家有哪些?
(3)近代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等逐渐从西方传入中国。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公司叫什么名字?由谁创办的?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哪一条铁路?出任该铁路总工程师的是谁?
(4)报刊是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请写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的名称。戊戌维新时期,中国民营的近代出版业出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哪一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哪一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人民政府制订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这个计划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控制着l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每年生产200万码棉布……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材料四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五“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一一《共产党宣言》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状况。请从中概括提炼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信息(不得摘抄原文)。
(2)依据从材料中概括提炼出的信息,谈一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793年,乾隆83岁大寿,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1)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海禁政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 “协”字在甲骨文中象三耒共耕。《诗经》中有对西周前期劳动场面的生动描写,“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
材料二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材料一的生产方式有何进步之处?它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
计划。
材料一:人民网报道: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和舰艇l9日起向利比亚有关目
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20日表示,有关国家
目前实施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与决议精神相违
背。
(1)二战后世界仍不太平,结合材料一写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2分)20世纪
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三次变化?(3分)
材料二:
(2)材料二照片拍摄时间距今_______ 周年。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顺应 ____________ 这一
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什么?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该怎样更好地
建设社会主义?(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