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矜,与武决去。
下列划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草野 B.反欲两主
C.空自亡人之地 D.诚甘

下列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又非亲属 B.皆为陛下所成就
C.太夫人已不幸 D.且陛下春秋高

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是劝降,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娓娓动听,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物语言把握的功力
B.“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C.班固用重墨渲染李陵的劝降,其原因是苏武因李陵而获罪,李陵这样做是知恩图报的表现。
D.写李陵称苏武为“义士”,并为他的精神感动至“泣下霑衿”,从侧面映衬出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更为丰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2)因泣下霑矜,与武决去。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三节文字都选自《荀子-劝学》,阅读后请回答小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乎动静(体现) B.其之滫(渐渐)
C.不深谷(靠近) D.教使之也(这样)

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与“以其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于师 B.以周室 C.以黔首 D.庠序之教

甲文中画线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C.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D.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甲乙丙三段文字,都是阐述与学习有关的话题,但内容各有侧重,请分析三段文字的内容。(3分)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一:专一

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
B.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然也
C.假舟楫,非能水也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用心躁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青,取之于蓝,青于蓝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④吾尝终日思矣
⑤登高招⑥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⑦蟹六跪二螯

A.①③⑥/②⑤/④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 D.①③⑥/④⑤/②/⑦

文段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与其它三项有区别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二)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三)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释》)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
B.于翳桑舍:舍弃
C.为酒甚美,帜甚高县:悬挂。
D.或令孺子怀钱壶瓮而往沽挈:拿。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首使尽
B.而之箪食与肉大臣猛狗
C.迎龁之还矢先王,告以成功,
D.不其所疑败其所察倒戟御公徒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猛狗阻售”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3)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选做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主敬”一词,较早见于《礼记》,意思是恪守诚敬。《周易》说:“君子敬以直内”,意思是君子主敬以使内心正直。
“主敬”也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论语》中相关表述颇多。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卫灵公》:“敬其事而后其食”等。
“主敬”被宋儒吸纳作为其学说的重要范畴。程颐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里的“涵养须用敬”意思是以虔敬之意收敛己心。朱熹也认为“敬”是涵养心性最重要的条件,是成德之要,他指出:“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
曾国藩将毕生所得归纳为四点,要求儿子每日诵读,恪遵不易,此“传家遗嘱”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1)请根据以上文字,理解“主敬”一词的含意。
(2)请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主敬”思想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慈,故能勇。”(《道德经 第六十七章》)
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 宪问》)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勇”的看法。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赡逸:shàn yì,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颂一篇奏:奏章
B.至庭下曰引:拉,牵
C.喜纵横 纵横: 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D.今墓在焉:那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荐玄宗月出东山之上
B.亲调羹齐彭殇妄作
C.所业投贺知章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白长笑去扣舷歌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一出生
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
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
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
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璘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

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把上面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