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
| B.蓝藻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分别通过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 |
| C.ATP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活跃化学能,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
| D.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
下图为某细胞结构及其部分功能的示意图。在A-D选项中为生物体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变化,其中会在图中所示细胞中发生的是
A.DNA RNA;葡萄糖 丙酮酸 |
B.氨基酸 胰岛素;ATP ADP+Pi |
C.葡萄糖 淀粉;H2O [H]+O2 |
D.染色质 染色体;[H]+O2 H2O |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部分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将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
| B.探究酵母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时,应关闭阀a |
| C.培养瓶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可以检测CO2的产生量 |
| D.经管口3取样,通过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的产生量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检测还原糖时最好用番茄汁代替苹果汁做实验材料
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时,可看到细胞壁、细胞膜和染色体
③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④运用模拟的方法,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⑤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时,应保持细胞的活性
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⑥ |
一定浓度的甲醛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肝细胞具有将甲醛转化成甲酸的功能。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转化功能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表示还需填写的实验步骤)。右图中的甲、乙、丙曲线为A-C的3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或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
培养环境 |
肝脏n小块 |
| A组 |
加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有 |
| B组 |
加1.0mmol/L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 |
| C组 |
不加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
? |

①实验中C组需加入与A组等量的肝脏小块,而B组不加
②本实验具有两个对照组,分别是A组与B组、B组与C组
③若曲线乙是A组实验的结果,则说明肝细胞具有转化甲醛的功能
④比较A与B组的甲醛含量,可以精准地检测出肝脏对甲醛转化的速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甲(A-T-G-G)是一种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参与反应的一种物质。下列有关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组成成分中均有糖 |
| B.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
| C.丙只存在于细胞质的基质中 |
| D.甲和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