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宋代,深受市民喜爱的体育运动包括蹴鞠。                    (  )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迁都”的作用。(须依据材料分析,不能少于两层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江南地区发生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学习秦朝的历史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在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信?你试试吧!
【步骤一:细看地图】

【步骤二:走进遗迹】

【步骤三:解除迷惑】
(1)图1中都城A是________,建都于公元前________年,是由________(人物)建立的。长城的起止点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结合图1说说秦始皇为什么要修万里长城。
(3)图2和图3中“秦朝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沟通了哪两大水系?有什么作用?
(4)图1和图4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后五月秦惠公车裂商君……,遂灭商君之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支持变法的国王是谁?此次变法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2)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3)材料二中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为什么还说商鞅变法成功了?
(4)此次变法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