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两岸各地纷纷举行活动纪念先生及其领导的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逝世。

材料二 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  今年恰逢孙中山逝世9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3)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旧唐书》
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2008年3月14日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起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看图回答问题:

⑴图一、图二中的两人都可以获得什么赞誉?请分别为两图写出简短的解说词。
⑵雅克萨之战的作战双方是哪两国军队?结果如何?
⑶通过上述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⑵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⑶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⑷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二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并没有把中国共产党人吓倒、征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材料三 1937年9月,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开始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八年级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