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便丢弃废电池会污染环境,对多种生物和人都有危害。因为电池里面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有的还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小刚同学为了使周围的人能关注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个探究实验,以事实说明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下列是他探究实验的过程。

步骤
实验操作过程
1
将一节五号电池破碎,再将电池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进行稀释2-3天,然后向玻璃瓶中倒入一些电池浸出液
2
将10粒饱满的、自身条件完好的黄豆种子,放在上述装有少许废电池浸出液的培养皿中
3
将上述培养皿放在向阳温暖的阳台上一段时间
探究结果
黄豆种子没有萌发

请同学们帮助小刚分析:
(1)小刚所做的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请你帮他提出问题:
(2)他做的探究实验是否存在不足?
应怎样帮他改进?
(3)如果你是小刚,在实验结束后,电池废液如何处理?
(4)请你说说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PH值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
1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37℃
7
变蓝色
2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7
不变色
3
2ml淀粉糊,2ml唾液
45℃
7
变蓝色
4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1.8
变蓝色

(1)试管1和2比较,说明
(2)试管2和3比较,说明
(3)试管_____和_____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

某初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菜豆种子做了以下实验,以探究菜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一)实验过程:
(1)取3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适量的餐巾纸,并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水。
(2)取30粒菜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在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3个杯子的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尽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做处理。如下图所示。
(4)将3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
A、B杯内的菜豆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的菜豆种子没有萌发。
(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同学们最初所提出的问题是:""。
(2)对A和C这组对照实验,同学们最初所作出的假设是:""。
(3)对A和B这组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对A和C这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组是
(4)根据A和C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为验证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植物体进入动物体内,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把一盆栽番茄植株放在玻璃钟罩内(如下图),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无放射性)依图中所示输入罩内,然后关闭进气阀。一段时间后,把番茄植株移出,洗去土壤,用仪器记下根系的放射性碳的剂量。再把这些根烘干,切成小块,放到养着饥饿金鱼的不带放射性物质的金鱼缸内,4天后,把金鱼从缸中取出,经检测发现鱼组织内放射性碳超过正常水平。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
A.氧循环 B.碳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2)若要设置该实验的对照实验,正确的方法应是
A.把番茄换成天竺葵
B.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换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把土换成蒸馏水
D.把金鱼换成蝌蚪
(3)放射性碳首先必须通过植株的 作用转化成有机物,然后运输到根部。
(4)如果这项实验的研究中,把植株放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实验结果将是
;理由是
(5)简要说明含放射性碳的植物组织进入金鱼组织的过程。

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验证一氧化碳对小白鼠的影响。
(2)材料用具:玻璃钟罩两个,小白鼠2只,一氧化碳气体等。
(3)实验步骤:


(4)结果预测:
①几分钟后,的钟罩内的小白鼠死亡,的钟罩内小白鼠活动正常。
②设置两组实验的目的是以一组作为另一组的
(5)为了使实验更科学、严密,你提出的改进建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甲、乙、丙三个培养皿中各铺2~4层湿润的滤纸,然后,均匀地摆上10粒饱满的大豆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几天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见下表)。





环境
光照
黑暗
黑暗
温 度
23℃
23℃
0℃
种子萌发情况
 发芽9粒
 发芽9粒 
 发芽0粒 


请分析回答:
(1)大豆种子萌发时由提供营养物质。
(2)实验过程中,对各组实验的观察时间应该是(选填“同时”或“不同时”)的。
(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4)本实验还可以证明光对种子萌发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能得出此结论的对照实验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