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未尝识书具
③俱委而窃听
"联系比较"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完成(1)-(3)小题。
(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
"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飘渺,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 “鬼.市”云。
(乙)小石城山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解释加点的词。
(1)裁如星点裁:
(2)少北而东少:
(3)人烟市肆市肆:
(4)良久乃已良久:.为下列划线词在(甲)文中找同义词。
(1)有若门焉()(2)望甚远(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2)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甲)文中把 “山市”又称为‘‘鬼市’’的原因是什么?(乙)文“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的原因是什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14~17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A.可爱者甚蕃( ) |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
C.陶后鲜有闻( ) | D.宜乎众矣( ) |
、“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 )(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D.孔子云:何陋之有? |
、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2分)
菊:牡丹:莲:、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 |
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 |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 |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 |
、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阅读文言文节选,完成12—16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怅恨久之怅:
(2)秦王不说说:.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恢弘志士之气 |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屏人曰 |
C.辍耕之垄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D.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甲文中“”表明陈涉具有非凡的抱负,乙文中秦王的无理要求是“”。(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
.结合甲、乙所在的原文全文,请你分别用一句话评价陈涉和唐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A)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
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B)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 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
C.转见于色(神情) | D.望阶趋席(奔向)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众人即承响而回挟天子而令诸侯 |
B.于是审其量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
C.王之恐状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1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乃引客就观之( )④未尝不与书俱( ). 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③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何陋之有 | B.友人惭,下车引之 |
C.于厅事之东北角 | D.乃引客就观之 |
. 填空。(4分)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甲]陋室的主人自评“”, [乙]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读了[乙]文后,看到陆游对书如此痴好,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