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
(1)用笔画线在图甲中将电路实物图连接完整.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都不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3V,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示数为0.3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 V,则此时小灯泡电阻为 Ω.接着,要使电压表示数变为2.5V,则变阻器滑片应向 端(填:“左”或“右”)移动.
(4)小明同学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三组电流、电压的对应值.他发现,同一个灯泡计算出的三组电阻值差异较大,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5)你还能用以上实验装置完成 实验.
下面是小宇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记录,有不完整的地方,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课题: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装置及原理。
我们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放一根电阻丝,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乙瓶中的大.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使煤油的温度越高,体积膨胀,煤油上升的高度越 ________。
实验过程:
①接通电路一段时间,比较两瓶中的煤油哪个上升得高,实验结果是瓶中的煤油上升得高.这表明,串联时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
②在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原来的高度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加大电流,重做上述实验,通电时间与前次相同。在两次实验中,比较甲瓶(或乙瓶)中的煤油哪次上升得高。实验结果:在第二次实验中,瓶中煤油上升得较第一次的。这表明,同一电阻,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③实验表明:通电时间越长,瓶中煤油上升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分析,找到了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和因素有关。
(2)在右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①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____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该温度值为℃.
②该实验应选用(“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③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填“5cm”或“10cm”)。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3)如果用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
A.没有影响 | B.不能成像 |
C.成一半的像 |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
(4)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填“虚像”或“实像”)。
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图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__________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第一次 |
200 |
700 |
第二次 |
300 |
600 |
第三次 |
500 |
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