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
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
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下面是他们调查研究的结果:
材料一: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
(二)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三)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四)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
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
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用工荒”的形成原因。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高二某班同学以“地震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在古代,古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政治过失有关,地震是惩罚他们的。而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平展的,下面有神象或乌龟驮着,神象或乌龟累了,只要它轻微地眨一下眼睛,大地就会颤抖,这就是地震”。
材料二: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古往今来,人们无不赞美它的雄伟,“稳如泰山”更为许多人所称道。经过研究发现,泰山并不稳定,相对于100万年以前,它已升高了500多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在很多年前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只是由于地壳运动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地震正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材料三:学生们还对2011年9月20日出庭受审的意大利6名科学家极为关注,他们因为没能对2009年发生在该国中部地区的一次地震做出震前有效预警而面临过失杀人罪指控。地震预测,是地球科学界的老大难问题。这一事件引起世界范围内地震学家的声援与抗议。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一中古人对地震产生上述认识的原因。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的角度尝试为意大利科学家进行无罪辩护。
(12分)着眼全国发展大局和西部地区发展需要,今年2月和去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成为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打造成渝经济区,是中国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区域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经济的又一重要增长极。根据《规划》,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运用整体和部分联系的知识,说明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必要性。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这是日方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日关系的又一严重事态,这不仅是罔顾历史事实,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在主权问题上,日本政府如果误判形势,只会给东亚的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链接:2012年9月10日起,中国有关部门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2012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2012年9月1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用辩证唯物论分析材料。
【上海世博精彩纷呈】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弘扬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昭示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展现了人类迎接挑战、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勇气。人类追求富裕文明的脚步不会停止,世博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有人认为,通过举办世博会,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世界就会和谐,不再有矛盾了。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进行评析。
【上海世博愿景美好】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将在世博会闭幕后流传下去。对于全世界,对于中国这个将在今后30年内新增数亿城市人口的国家,对于所有正在经历无法控制的城市人口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对于迫切需要进行郊区和城市社区改造的发达国家而言,这一主题都比以往更具意义。但是,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是艰巨的,这涉及到污染控制、垃圾处理、卫生、公交、安全及城市愉悦感等方方面面。为解决全球所面临的城市化挑战,必须不遗余力的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2)请你提出落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应具备哪些理念,写出其哲学依据,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
某校高二学生开展主题为“以人为本话民生,执政为民谱真情”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参与其中,分享成果。
★信息收集
同学甲收集到以下信息:过去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状况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中国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温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指出,“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总理不回避、不遮丑,而是直面民生工作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部署今年的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社会建设的重点,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1)结合材料分析总理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直面民生工作的?
★观点评说
同学乙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尽管我国目前民生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各种民生问题也不断涌现。时代要求政府更好地承担起切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的重大责任,因此维护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
(2)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评说乙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感悟反思
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感生活在当今时代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懂得了人生是短暂的,人生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朋友,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3)结合材料,从“价值创造与实现”角度谈谈你准备怎样度过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