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我们不能躲,也躲不掉,下面让我们来直面青春期烦恼。有哪些烦恼是已经解决的?你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哪些烦恼没有解决?对于还没有解决的烦恼请你主动寻求家长、亲友以及社会的帮助,并将解决的方法记录下来。
已经解决的青春期烦恼
烦恼一:
烦恼原因:
我是这样解决的:
烦恼二:
烦恼原因:
我是这样解决的:
还没有解决的青春期烦恼
烦恼一:
烦恼原因:
他人建议的解决方式是:
烦恼二:
烦恼原因:
他人建议的解决方式是: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APEC会议期间的北京天空,出现了少有的清爽湛蓝。这一现象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将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的洁净蓝天称为“APEC蓝”。平常爱关心时事的小明,对“APEC蓝”充满了好奇。下面是他在探究“APEC蓝”中搜集和整理的两则素材。现在也请你来探究与“APEC蓝”相关的问题。
[发展短视的代价]
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在创造财富、方便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危害,这种短视行为是不可取的。
(1)根据两幅图片1情形,你认为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阻治雾霾的新启示]
为保障APEC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会议前夕,北京市周边200公里范围内停产企业800多家,限产企业223家。北京市内和进京车辆限行达50%以上。在石家庄,因空气质量保障不力被处分的干部有29名,还有9名污染责任人被拘留。
“APEC蓝”不但让我们再次印证了北京等地冬春严重雾霾产生的根源,也获得了阻止和治理雾霾的经验。(2)给合图片2“APEC蓝”产生的条件,请你为政府治理雾霾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全民托出“天天蓝”]
有北京人说,“APEC蓝”,蓝得透明,蓝得彻骨,蓝天熠熠,白云朵朵。清风送爽,呼吸象梦幻,让人沉醉。请上帝留下“APEC蓝”吧。
(3)为把美好而且短暂的“APEC蓝”变成常态化的“天天蓝”,你认为我们每个人该做些什么呢?( 2分)
初中生小王动手能力特别强,喜欢摆弄一些小电器,还经常义务帮助同学修理,但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太好,小王就一直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脑袋是木头做的”,不想继续上学了。小王的父母非常着急,劝他不要放弃学习,但他听不进去,父母偶尔批评两句,他就急的面红耳赤,还摔门而去。
(1)小王一直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表现有什么不良影响?
(2)针对材料中小王的一系列表现,请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向小王提出改进的建议。(每个方面各写一条。)
面对考试,许多同学都会有心虚的感受,特别是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有的同学就会“头晕眼花,胆战心惊”。有一位老师这样开导他的学生:当你走进考场,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我能行!”。
依据教材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同意这位老师的话吗?为什么?
(2)支撑你说这句话的最重要支柱是什么?
(3)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
2014年南京青奥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某校初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青奥会、争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感受文化魅力]南京青奥会上中国元素是最美的风景,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关于青奥会的摄影作品和青奥会会徽的图片及其相关信息。
摄影作品:
青奥会会徽:
会徽巧妙地将南京古城门和江南民居的轮廓组合在一起设计到英文“NANJING”字样中,其中第一个“N”和最后一个“N”均呈现出城门的形状,向世界人民敞开大门,寓意欢迎、交流之门。
[展示人物风采]在青奥会期间涌现出许多的感人事迹,同学们通过网络收集到以下信息:
蒋惠花,为中国赢得首枚奖牌的举重冠军。她说:我是代表中国青少年来参赛,应该承担起为祖国夺冠的责任。
“小青柠”是南京青奥会志愿者的昵称。他们关爱他人,真情奉献,认真学习、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
宋威,是火车站重点部位的女刑警。家中年幼的儿子在一次意外中手指被夹断住院无人照顾。但她没有因此请过一天假,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奋战在打防一线。
[争做文明使者]我们家乡有着丰富文化资源,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文化,初三(1)班学生利用国庆假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到旅游景点向游客介绍家乡文化。
(1)两张摄影作品分别包含了什么中国元素?请运用融入民族文化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青奥会会徽创作构思的依据。
(2)从公民个人层面看,他们的言行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一方面的内容?他们的事迹对我们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有何启示?
(3)为了向游客介绍好家乡文化,请你围绕一例家乡特色文化拟写一份介绍提纲。
[关注社会]——聚焦校园新闻角
两会盘点
当前经济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
铸民族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谈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来全面深化改革,请说出改革的重要意义?
(2)请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认识。
(3)“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确立,熔铸了怎样的“民族魂”?
(4)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