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面对考试,许多同学都会有心虚的感受,特别是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有的同学就会“头晕眼花,胆战心惊”。有一位老师这样开导他的学生:当你走进考场,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我能行!”。
依据教材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同意这位老师的话吗?为什么?
(2)支撑你说这句话的最重要支柱是什么?
(3)你认为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不屈的“斗士”—— 徐扬:高邮市临泽中学一个普通的90后女孩,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患,改变了她和她家人的生活轨迹。五年来,她用顽强与生命赛跑,她用勤奋与理想共进,在困难与挫折的面前,她以微笑为盾,凭着顽强的毅力,每学期同学都能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用5年的光阴成长为不屈的“斗士”!
材料二:执著的坚毅——葛付玲:仪征市香沟中心校的一名语文兼地理教师,她用一只手给儿子无声的世界涂抹色彩(她儿子今年高考以理科362分两个A+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她用另一只手牵起更多聋儿未来的希望(她主动为扬州广陵杨二毛,天长秦栏街道宋文俊、王婷婷、张浩四个年龄不等的小朋友不顾自己的劳累,放弃了休息,上门给他们家长送书、英语磁带和卡片,带他们到扬州选购助听器,到南京做耳蜗,手把手地教给家长语训方法,十多年来从没间断过。如今,这四个孩子在她的帮扶下,已顺利地跨入正常学校读小学了。)她的一双手可以握粉笔、描诗文,更能托举出属于乡村教师的自尊自爱和沉勇坚毅!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1)请说出徐扬同学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该品质作用是什么。
(2)请分析葛老师的一种身份及对应的责任。请为葛老师送上一句祝福的话。

继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对“中国梦“进行过多次阐述。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习总书记就共筑“中国梦”,对广大青年提出五点希望: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为学习实践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某校七年级决定开展“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1)每个同学都怀揣梦想进入初中学习,请你谈谈你的个人梦想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梦想?
(2)为什么梦想的实现要依赖于团队?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应怎样搞好团队合作?(3分)
(3)接受教育对梦想的实现有何意义?
(4)为实现梦想增长才干,你是怎样进行科学学习的?

2012年11月29日,新任党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一定能”,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引人注目的是,他进而提出第三个“一定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结合材料简单说说我们的“中国梦”究竟是什么?(2分)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一定能”的信心动力来自于哪里?(6分)
(3)某班同学在看到小雪班级上述报道后,在班级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个人梦而奋斗”的倡议。做为他们的同龄人,你将以怎样实际行动实现个人梦?(至少三个方面,6分)

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月20日上午,由我国首位女宇航员王亚平主讲的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天宫一号成功举行。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降落“广寒宫”虹湾,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我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材料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为此,我市某校也开展“携手建设创新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太空授课、开展科技小发明展览、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知识归纳】(1)材料一说明我国实施什么战略。(2分)
【理论支持】(2)如果你所在的学校也开展“携手建设创新校园”系列活动。请你为学校开展这一系列活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至少三个方面,6分)
【出谋划策】(3)2012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你有何好建议?(4分)

背景材料:PM2.5(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的细颗粒物)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有毒物质。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尘暴更严重。某班同学结合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PM2.5的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没办法治理。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