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给铝直导线通电,观察到直导线运动起来.
(1)实验现象说明 有力的作用,判断的依据是 ; 机就是利用这种现象制成的.
(2)将磁极上下对调.观察铝直导线的运动情况,这样操作是为了探究 。
在探究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最后得出以下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
使用的弹簧 |
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 |
木块移动的距离 |
① |
弹簧A |
5 |
S1 |
② |
弹簧A |
8 |
S2 |
③ |
弹簧B |
5 |
S3 |
④ |
弹簧B |
8 |
S4 |
(1) 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____(填序号)
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2) 请将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补充完整。
①将弹簧A、小球、木块按如图安装好;
②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5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s1;
③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____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____;
④比较分析实验数据s1和S2,得出结论。
(3) 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____能。
(4) 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实验次数②和____的数据进行计较分析,若____,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带有四个铁钉的小方桌、沙箱及质量不同的重物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 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 要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应选择图1和图____进行分析比较。
(3) 图2和图3探究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 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推动的__________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
(2) 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1<h2)由静止开始释放的目的是:使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__________.
(3) 小球推动木块,最后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4) 如图丙所示,质量较小的扑克牌动能较大时能切入黄瓜,根据上面的探究可知,飞行的扑克牌一定具有____________的速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某同学在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 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请认真填写所缺少的部分
物重/N |
物体提高的高度/m |
弹簧测力计读数/N |
绳自由端拉动距离/m |
机械效率 |
50 |
0.15 |
20 |
0.45 |
(2)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该同学实验时滑轮组的连接装置图。
(3)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该运动。
(4) 同学乙观察并分析了甲的实验后,认为甲的实验中,可少用一种测量器材,少测两个数据也能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和甲讨论并经过老师的认定,他的方案是可行的,请你分析一下,去掉什么测量器材可少测两个数据?
答:去掉;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表达
式为(依据实验装置图和所测物理量)。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在支点上;挂上钩码后再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动力F1 / N |
动力臂L1 / cm |
阻力F2 / N |
阻力臂L2 / cm |
1 |
1.5 |
10 |
1 |
|
2 |
1 |
20 |
10 |
|
3 |
1 |
20 |
1.5 |
10 |
(1) 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 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