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A的烧瓶中可装试剂 。
(3)B装置的名称是 ;E装置的作用 。
(4)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 。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当有a 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b个,则伏加德罗数常数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6)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
。
下图是有关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C装置中溴水溶液退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现象是, B装置中的现象是。
(2)二氧化硫具有:①漂白性 ②酸性氧化物性质 ③还原性 ④氧化性,在图中几个装置中对应表现出的性质是:A中;B中;C中(填序号)。
(3)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1)某学习小组用0.80mol/L标准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①滴定管如图所示,用滴定管盛装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填“甲”或“乙”)。
②用滴定的方法来测定盐酸的浓度,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编号 |
待测HCl溶液的体积(mL) |
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1 |
20.00 |
23.00 |
2 |
20.00 |
23.10 |
3 |
20.00 |
22.90 |
该未知盐酸的浓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操作会使所测得的盐酸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
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未干燥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D.读碱式滴定管的刻度时,滴定前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滴定后俯视读数
(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某氯化锶(SrCl2)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方案:称取1.0g样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2.38g的AgNO3溶液(溶液中除Cl-外,不含其他与Ag+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Cl-即被全部沉淀。然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mol·L-1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使剩余的Ag+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以测定氯化锶样品的纯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虑Ag+和Fe3+在酸或碱性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在实施滴定的溶液以呈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为宜。
③在终点到达之前的滴定过程中,两种沉淀表面会吸附部分Ag+,需不断剧烈摇动锥形瓶,否则会使n(Cl-)的测定结果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原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1)在实验室中利用上述原理从反应所得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晶体,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2)实验所得碳酸氢钠晶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l—和NH4+,实验室鉴定Cl—所选用的试剂是、,鉴定另一种杂质离子的方法是(填序号)。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
(3)碳酸氢钠晶体受热分解可得到纯碱,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 移取20.00mL待测的NaOH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 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 把盛有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 取标准盐酸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 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 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
(4)若某次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
(5)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 次数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溶液体积/mL |
||
第一次 |
25.00 |
0.20 |
20.22 |
|
第二次 |
25.00 |
0.56 |
24.54 |
|
第三次 |
25.00 |
0.42 |
20.40 |
依据上表数据求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可选药品:稀硝酸、浓硝酸、浓硫酸、NaOH溶液、蒸馏水
查阅资料:
A.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B.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H2O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I.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
II.…… |
|
III.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
①中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红棕色气体在②中变为无色,气体通过③后依然为无色,通过④后变为红棕色 |
(1)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装置②~⑤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②、③、④、⑤。
(4)II的操作是,目的是。
(5)该同学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