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下面是一个初中生的日记:“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我是个勤奋刻苦的孩子。可是,我在生活上太依赖父母了,平时除了看书、写作业,父母从来不让我做任何家务。有时候我想主动做一些家务,父母立即制止并让我去学习。从内心讲,我不愿意在生活上再受父母过多的照顾和干预,有时甚至对父母的照顾和干预产生厌烦情绪。但我知道父母是为我的前途着想,他们是为我好,所以我努力地压抑自己,顺从父母的安排。”
材料二:山东某大学大一新生王文韬开学报到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份特殊的行囊——和父母签订的一份数额为1.6万元的借款协议。协议内容是“今王文韬从父母处共借款一万六千元,其中包括高三下半年生活费、学费4000元,高考结束后的驾驶培训费、服装费共计4000元,大学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共计8000元。大学毕业后尽快归还。” 王文韬说,这份协议对自己是一种积极的鞭策,时刻提醒自己,父母培养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自强自立的男子汉,没有任何权利乱花钱,去挥霍父母的劳动所得,更促使我始终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1)材料一中这个初中生的父母做得对吗?为什么?
(2)你赞成材料二的做法吗?假若是你应该怎么办?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
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邓小平
(1)从两代领导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
材料一:当经济领域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文化强国”大战略。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文化强国”大战略?
(3)请你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出合理化建议。
背景材料:某小区草坪上,小强拿着一根锯条在汽车上划弄,当场被巡警抓住,巡警通知了他的家长和车主,并对小强作出了相应的教育和处罚。但是小强却说:“谁让他把车停在草坪上,破坏了小区环境,划他的车是对他的警告,是正义行为;我没违法,不应该抓我。”
请你对小强的言行进行辨析。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升空;11月16日,“天河一号”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排名第一;12月3日,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试运营试验最高速,创造了486.1公里的“高铁奇迹”;12月12日,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小红同学看了上述新闻后,说“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请你对她的观点进行评析。
下面是七年级学生小刚和小浩的一段对话:
小杨:“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只能靠勤奋刻苦的精神。
小林:现代社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要搞好初中阶段的学习,只能靠良好的学习方法。
请你辨析上述小刚和小浩的观点,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