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6分)
寒食[注]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这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2-23题。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_______之凉,以华发、异乡写_______之凉。
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2-23题。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22.《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之凉,以华发、异乡写▲之凉。
23.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仁宗二年(1050)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②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从全诗看,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请略加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①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4分)
②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