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大概 |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恐怕 |
C.虽细事不苟也马虎 | D.辄一扣之求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求知于人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
B.①不妄与人接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所笑 |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④⑤⑥ | D.③④⑥ |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
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课内文言翻译(每题5分,共计10分)
1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子孙遂为郝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本文是一篇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散文。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读其行录而善之善:认为……好 |
B.怜嘉,视其颜色怜:可爱 |
C.命以名曹处之处:安排,处理 |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位,授以官爵 |
下列各组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 |
B.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 |
C.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 |
D.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人。 |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
C.文章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2)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司属卿历:担任 |
B.忧未既也既:终了,完结 |
C.来俊臣系狱当死当:应当 |
D.密赞其谋赞:辅助 |
下列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B.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C.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D.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
C.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但并未罢免他的官职。 |
D.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破格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
(2)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无行:没有品行 |
B.信往,不为具食 。具食:吃饭的器具 |
C.于是信孰视之孰:仔细 |
D.坐法当斩坐法:犯法判罪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能的一组是()
①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③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④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⑤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⑥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
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多次用计策干涉项羽,最终导致项羽不任用他。 |
翻译下列句子:
(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2)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 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因…犯罪。 |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令:美好。 |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为狱:主掌讼事。 |
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⑤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⑥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①⑤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