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苏联、德国、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
| B.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
| C.德国:“人民游行,谴责政府无能” |
| D.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
|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
|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
|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是说 “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这本书是
| A.《海国图志》 | B.《华事夷言》 | C.《明夷待访录》 | D.《天演论》 |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
| A.良知 | B.仁 | C.正君心 | D.灵明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