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集气瓶可以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Ⅰ完成的实验是             ,实验Ⅱ的广口瓶中装入的试剂是       
(2)实验室利用Ⅰ和Ⅲ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Ⅳ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4)实验Ⅴ观察到的现象是                                                 
(5)下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氨气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A.只有CO2 B.只有O2
C.只有CO D.CO和O2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
①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l】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A、B、C、D、E、F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C都是维系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原料,F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发生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
(1)F的俗称是
(2)已知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④会(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4)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

(1)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功能。
(2)清除以下物质,可使用炉具清洁剂的是(填字母序号)。
A.铁锈 B.油污 C.水垢
(3)“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反应
体现了下图中(选填①②③④)性质关系。

(4)将洁厕灵滴入炉具清洁剂中,如下图甲所示。

①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此时溶液可用图乙中(选填A、B、C)点处表示。
②若反应后溶液pH为7,图丙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
③丙中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反应发生,可加入的试剂有
A.无色酚酞溶液 B.硝酸钾溶液C.硝酸银溶液D.锌粒
(5)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
某造纸厂废水中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市场有“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钙、碘应理解为(填序号)。
①元素 ②离子 ③分子④单质
(2)煤燃烧会释放出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pH(填“>”、“=”或“<”)5.6。
下列关于能源与能量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汽油可作燃料,但不能作溶剂
C.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充分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可用硫酸铜溶液鉴别假黄金(铜锌合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制成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填序号)。
①2O②2O2③Mg2+④SO42-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
②A、B、C、D 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可作燃料的是
③B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④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