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杭州一模]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KBr溶液、KI(含淀粉) 溶液、NaOH(含酚酞)溶液、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下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e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d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 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4)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填“能”或“不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研究亚氯酸钠(NaClO2)吸收SO2的利用率,某课外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观察到丙装置中时(填现象),停止实验。
(3)探究亚氯酸钠与SO2的反应。
①假设SO2被完全反应,检验乙装置中生成的SO42和C1,应选用的试剂是(酸性条件下ClO2不干扰检验)。
a.稀硝酸
b.稀盐酸
c.BaCl2溶液
d.Ba(NO3)2溶液
e.AgNO3溶液
②完成乙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测定亚氯酸钠的利用率。实验步骤如下:
ⅰ 将乙装置中溶液取出,加入过量KI晶体,再滴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ClO2+4I+4H=2H2O+2I2+C1)。
ⅱ 将步骤ⅰ所得溶液稀释至100. 00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滴入1~2滴淀粉溶液,用0.500 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I2+2S2O32=2I+S4O62)。重复进行3次滴定,得Na2S2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
①步骤ⅱ中将溶液稀释至100.00mL,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②该实验NaClO2的利用率为
(5)实验结束后,课外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增大SO2的溶解量,有利于提高NaClO2的利用率。增大SO2的溶解量的措施有(填一种)。

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取5 mL 0.1 mol·L-1的KI溶液于试管,滴加0.1 mol·L-1的FeCl3溶液5~6滴,振荡;
探究活动二: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
探究活动三:取上述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滴加0.1 mol·L-1的KSCN溶液5~6滴,振荡。
(1)写出探究活动一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活动二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A.溶液分层,上层呈紫色
B.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
C.溶液分层,均为无色
(3)在探究活动三中,可以证明该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的实验现象是

已知下表所示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

338.0
1.84

某学生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3∶3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甲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 5~ 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可以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
A.乙醇B.饱和食盐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NaOH溶液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请回答:

(1)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_;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乙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有机副产物为 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