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
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
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
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致良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民惟邦木,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