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史上的反面典型是古代罗马城,它的突出特点是“在物质建设上的最高成就以及社会人文中的最坏状况”。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物质建设上的最高成就”,但与此同时,城市在社会人文等方面则陷入越来越严重的滑坡和危机。在注意到城市形象、识别度等在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之后,很多城市开始竞相追求和实施品牌战略,以改变其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的现状。
但正如古人所说,“百年而可以谈礼乐”。城市文化需要长期的积淀和传承,而不是只要有了钱就可以买来的商品。由于这个深层的问题,在很多城市的品牌战略与追逐驰骛中,上演的多是一出出暴发户附庸风雅的闹剧。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品牌的重要代表。但正如身体长得过快而心理、情感和思想明显滞后的青少年一样,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与经济规模上的迅速扩张,只是获得了一个庞大的物质躯壳。特别是由于这个过程本身严重透支了城市的文化资源、恶性损耗了都市人的精神生态,因而表面上繁华和强大的城市躯壳包裹的却是一颗极为孱弱和发育畸形的文化灵魂。中国城市由此在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上日益陷入焦虑与危机中。
为了应对这一矛盾和困境,不少城市都乞灵于干一件文化大事,希望以此获得外界的关注与尊敬,从而摆脱内在的焦虑与空虚。标志性建筑是很多城市首选的品牌战略。但问题在于,由于在心态上过于焦虑、在情感上过于单纯、特别是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力,很多品牌战略千篇一律地成为雇一个国外设计师以及建一个洋气十足的建筑物,以为这就可以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对西方设计的崇拜已成中国城市的通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近年来新建的标志性建筑大都出自国外设计师之手,尽管其中也有成功之作,但由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更多的则是日益严重地“妖化”着中国宝贵的城市空间和形象。
与之相类的还有城市品牌营销。品牌营销既需要有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更需要有现代的文化创意与设计能力。对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而言,前者基本上不成问题,城市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后者。和粗放增长的中国经济一样,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上也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其一是粗制滥造,缺乏创意。有的名之为某某之都或某某之城,有什么资源或产业,填上就得。有的则做成“东方版”,如以“东方日内瓦”自居的就有石家庄、秦皇岛、肇庆、昆明、大理、巢湖、无锡等。其二是“低俗雷人”的营销术。其中以山东的西门庆文化旅游规划和江西宜春的城市口号为代表。如果说城市口号缺乏创意和平庸化是由于文化和美学素质偏低,那么,像这种以色相为主题的品牌营销和形象传播,则表明一些城市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已丧失最基本的文化底线与尊严。在某种意义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奇怪,无论是任人打扮的城市标志性建筑,还是粗俗的城市品牌营销,它们折射出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灵魂孱弱、文化发展热情很高但先进文化素质匮乏的中国城市的现实困境与深层矛盾。
“标志性建筑”成为很多城市首选的品牌战略,对其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它代表着城市建设的最高成就。
B.标志性建筑可以改变这座城市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的现状。
C.标志性建筑能够在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影响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D.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的代表,可以让城市摆脱内在焦虑与空虚。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市化进程中,物质建设上的最高成就与社会人文中的最坏状况并存的现象难以避免,古代罗马城是其中的典型。
B.城市在空间、人口与经济规模上的迅速扩张,会直接导致城市的文化资源的严重透支,从而发育成畸形的文化灵魂。
C.城市标志性建筑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艺术观念密切相关,所以聘请国外设计师有附庸风雅之嫌,并非明智之举。
D.城市品牌营销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经得住利益的诱惑,不然,平庸化和丧失文化尊严的现象就难以避免。

根据本文的论述,概括作者的观点。(30个字左右)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说,江南山水能够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道教在其中发挥的塑造与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六朝时佛、道勃兴,道教在他们审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边修建了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在这些道观的衬托下,朴野的江南山水开始弥漫出强烈的人文气息,获得了高贵、卓越和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如元嘉末陆修静在庐山构筑精庐,居处修道,号太虚观。由于陆修静崇高的威望,太虚观的建设受到了当时达官贵人和皇家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太虚观屋宇宏丽,倚崖濒泉,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古松,这些都为提升庐山的审美品质、丰富其审美意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庐山如此,整个江南山水都因六朝时为它布上的浓郁的道教色彩而让人们产生更多美的想象和回味。
六朝时期,道教领袖们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通过吟诗作赋、弹琴绘画,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如郭璞的“游仙诗”就颇具道家特色。这些游仙诗往往着力于描绘类似于“青溪千余仞”“绿萝结高林”的江南山水美景和“静啸抚清弦”“仰思举云翼”的逍遥的神秘道士,它们共同组成的和谐意境既是道教的理想生活,也是供世人把玩江南山水精神意味的动人乐章。
六朝开放的社会心态促进了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使得众多儒士深入江南山水之中,与佛僧、道士们论道谈仙,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大量吟咏赞美江南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藉山水以体道,如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有的俨然把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现实。如对司马氏政权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的阮籍在其创作的多首《咏怀诗》中都表达了不屑于世俗欢乐,而愿到江南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可以看出,道教将道和仙置入江南山水中,构成了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进行文艺创作的十分重要的诱因。
总之,作为一种重自然、重养生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六朝时期成为推动对江南山水进行审美,确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重要力量,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以此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的玄奥、精妙命题便都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选自2013年2月28日《甘肃社会科学》,作者吴海庆。有删改)
下列对“道教对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培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教在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塑造与培育方面功不可没,其审美追求使江南山水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
B.六朝时兴盛的道教在山水美景旁修建的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将朴野的江南山水赋予强烈的人文气息。
C.吟诗作赋、弹琴绘画是道教常见的审美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将人们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
D.道教的审美实践使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蕴含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从而不断地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陆修静在庐山修建太虚观,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
B.郭璞的“游仙诗”能体现出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的风格,颇具道家特色。
C.儒道释的融合使得吟咏赞美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涌现,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D.阮籍对司马氏政权不满,但又感到世事难以改变,故其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到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洞天福地使江南山水获得了更加高贵、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提升了审美品质,丰富了审美意蕴,给人更多美的感受。
B.游仙诗将江南山水美景和逍遥的神秘道士组合在一起,既表现了道教的理想生活,客观上也引领人们品味江南山水精神。
C.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时,常常将道和仙置入山水自然中,藉山水以体道,将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作自己的追求。
D.立足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这一观点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玄奥、精妙命题便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亲
莫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描写很有特点,试简要分析。
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沙滩文化”研究
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指出,明末播州改土归流促成的文化勃兴,为沙滩文化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而形成的多流汇聚局面,为沙滩文化作出了重要铺垫;清初黔北地域文化的融聚成型,是沙滩文化的直接前奏。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黄万机认为,郑、莫、黎三家都是儒家正统思想的躬行实践者,坚持以仁为本,以修已为务,以中庸为归,穷理居敬;力行“敬恕” 之道。刚强不屈、廉正忠贞的品骨,待人宽厚、民胞物与的高风,就是沙滩文化的灵魂。贵州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龙平久对黔北易学与沙滩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重点分析了黔北易学代表人物肖光远从文字学的视角解读《周易》的治易模式。省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梁茂林对沙滩教育模式作了介绍和探讨。遵义师范学院教授黎铎对沙滩文化衰落原因作了分析,认为在经济观念上,始终固守小农经济思想,而脆弱、贫穷的小农经济,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地域边缘的处境,交通阻隔、信息闭塞,使沙滩文化始终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民间文化立场的二重性,使坚守节操演变为固执己见,不趋时、不媚世蜕化为对亘古未见的新思想、新思潮盲目斥拒,是沙滩文化衰落的原因。
这些专家学者还到遵义县沙滩村参加了沙滩文化旅游节,参观了黎庶昌故居,对沙滩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这些专家学者对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沙滩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拓展了学术视野。但不容讳言,研究范围还相对狭窄,研究对象也尚须拓宽,研究方法也待改进。
(有改动)
从原文看,下列对“沙滩文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滩文化与明末播州改土归流,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清初黔北地域文化的融聚成型,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B.沙滩文化仍继承了以仁为本,以修已为务,以中庸为归的儒家正统思想。
C.沙滩文化由于地域边缘的处境,交通阻隔、信息闭塞,始终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
D.沙滩文化与黔北易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郑珍、莫友芝、黎庶昌都是儒家正统思想的躬行实践者,是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
B.黔北易学代表人物肖光远从文字学的视角解读了《周易》的治易模式及对沙滩文化的影响。
C.沙滩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民间文化立场的二重性,使坚守节操演变为固执己见,不趋时、不媚世蜕化为对亘古未见的新思想、新思潮盲目斥拒。
D.这些专家学者认为,对沙滩文化的研究范围还相对狭窄,研究对象也尚须拓宽,研究方法也待改进。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明末播州改土归流促成的文化勃兴,没有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而形成的多流汇聚局面,沙滩文化就绝对不可能出现。
B.由于始终固守小农经济思想,而脆弱、贫穷的小农经济,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必然导致沙滩文化衰落。
C.因为这些专家学者亲自参加了沙滩文化旅游节,参观了黎庶昌故居,所以对沙滩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D.这些专家学者只有对沙滩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才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拓展了学术视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长凳
周海亮
乡下的雨比城里的雨大,我这样认为。
逢夏季,逢大雨,雨便把乡村浇得亮晃晃的,呈现一种模糊和扭曲的景致。于是河水暴涨,黄浊,湍急,直冲而下,村人就跑出来,急匆匆的,却不是为了看景,村人没那个雅兴和时间,他们出来,为了捞东西。
总会有可捞的东西。河的上游连着很多村落。河水里飘来垃圾、南瓜、巨木、甚至家俱,当然,更多的时候,只会飘来一些碎草。碎草被河边裸露的树根挡住,就有村妇拿了粪叉,捞半天,捆紧,带回家,晒干,可以煮五六碗的稀饭。方言里,这叫"捞浮",几乎每一个村人,都干过这事。
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份,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那时三麻正跟一条鲢鱼搏斗,三斤多重的鲢鱼自己蹦上岸,三麻扑过去,手一滑,鲢鱼又蹦回到水里。三麻骂,成心逗老子呢你。这时他听到宝田的声音,凳子!
是长凳,放在堂屋,一次可以坐三四人的那种。凳子从上游飘下来,被雨后的阳光照着,闪着木质的暗黄。等凳子靠近,宝田便拿一根粪叉,看准了,猛地向岸边一划。凳子在水中打一个旋儿,飘到叉子所不能及的地方。
宝田急了,凳子,飘了!凳子,飘了!他向着凳子喊,很无助的样子,却并不看三麻。凳子飘出很远,颜色开始暗淡。宝田向回跑,寻着更长的粪叉,或者棍子。三麻正是这个时候,跳下水的。
三麻是村里水性最好的一个,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凳子救回。他把凳子坐在屁股下,一边哆嗦,一边拿手抚摸。三麻说,多好的凳子啊!
三麻把凳子带回家,三个孩子争抢着坐。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趴在地上。三麻的女人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凳子。女人便看着他,尽是不满。
宝田常来。他对三麻说,这凳子,是我先看见的。三麻说,是。宝田说,我的叉子,没捅准。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宝田就不再说话,有时喝一碗三麻家的玉米粥,把嘴巴咂得夸张地响。
有时三麻去找宝田。三麻对宝田女人说,要是我不去捞那个凳子,凳子就冲远了。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家里孩子,腿不好。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宝田女人的嘴就撅起老高。不会那么巧,她说,捞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你捞到凳子。宝田火了,丢了手中的筷子,大骂他的女人。女人就哭,数落着宝田的窝囊。
凳子就放在三麻家的堂屋。宝田来了,常常坐在上面。一边用手摸着,一边说,多好的凳子啊!
那年,没有为三麻和宝田再下一场大雨。天热得很,三麻的承诺,被太阳烤焦。
第二年夏天,终于下了一场大雨。好象所有的云彩都变成了雨,直接倒在了河里。河水再一次暴涨,更浑浊,更湍急,河面变得更宽。
雨还没有停,三麻就叫上宝田,要去捞浮。宝田说,等雨停了吧,会有凳子吗?三麻说,现在去,会有。
还没到河边,两人就发现河面上飘着一只凳子。尽管影影绰绰,看不确切。三麻说,是凳子吗?宝田说,像。三麻就狂奔起来,奇快,宝田在后面喊,三麻!三麻没有回答,依然狂奔。他跳下了河。
三麻就这样被河水冲走了。宝田还记得,三麻在河水中举起的那条"凳子",不过是一个窄窄的硬木板。
尸体是在下游很远的地方发现的,三麻被泡得肿胀和惨白,象发过的笋。三麻的女人只看一眼,就昏过去;众人把她叫醒,她再看一眼,再昏过去;众人再把她叫醒,她就疯了。
她把跛脚儿子抓起来,扔到院子里。然后抱着凳子,去找宝田。她对宝田说,别再捞浮了,叫三麻回家吧。宝田嘿嘿笑,像哭。她再说,三麻水性好,但水太凉,别让他下水。宝田再嘿嘿笑,更像哭。她再说,三麻呢?宝田便不再笑了,抹一把泪说,对不住你,婶娘。宝田头一次叫三麻的女人婶娘,三麻女人感觉不是在叫她。
那以后,村人常常听到宝田在夜里,打她的女人。女人的惨叫,传出很远。
后来我知道,三麻家中曾经失火,那条被宝田送回来的凳子,早已化为一把清灰。
小的时候,在雨后,我也常常和大我十几岁的堂哥,跑去捞浮。我们捞到了碎草、葫芦、树枝、油桶、南瓜、竹篓、八仙桌。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最恰当的两项是()

A.周海亮的小说《长凳》选材小,立意却以小见大,给我们透视了那个贫穷的时代。
B.在洪水暴发时,一对同龄而且很要好的兄弟三麻与宝田去捞浮,宝田先看到长凳,但最后是水性好的三麻跳到河里把长凳捞上来拿回了家。
C.逢夏季大雨,河上游许多村落被暴雨冲垮受了灾,村里人们急匆匆的跑出来捞浮,从侧面反映了村民的觉悟不高,趁火打劫 。
D.三麻把长凳捞回家,一直心存愧疚,认为长凳本该是宝田的,自己夺人之美 ,这些描写体现了三麻做了亏心事。

E.“长凳”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他展开,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小说多次写到“雨”,,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说中三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文章中的长凳虽只是一个小小物件,但在小说中发挥了极大能量。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为1-2 μm。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摘编自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
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
B.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C.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D.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而形成的雾霾天气目前已经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B.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C.在逆温层中,形成了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个空气层是由位于较冷而重空气上面的的较暖而轻的空气组成的。
D.雾霾天气不仅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若造成视程障碍,则必会造成交通事故。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增多,雾霾天气的出现在所难免。
B.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较小,小于60%;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大于90%。霾和轻雾的混合物会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
C.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因此,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D.人们在雾霾天气长期吸入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心情也会变得灰暗压抑,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