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有关实验设计。请回答。
(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             .
(2)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应将1、2两支试管放在5℃还是37℃的水中?        
℃。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期2号试管      (填“变蓝”或“不变蓝”),该现象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淀粉酶分解了。由此可见,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的起点是             。
小红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试管编号 | 
   A | 
   B | 
   C | 
  
| 馒头碎屑或块 | 
   适量碎屑 | 
   适量碎屑 | 
   适量馒头块 | 
  
| 试管中的加入物 | 
   2mL唾液 | 
   2mL唾液 | 
  |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分析回答: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B号试管中应加入   ,与A号试管形成      。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观察实验结果时,如果A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则原因是:A号试管中的淀粉被酶全部分解成了。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王同学在学校实验室利用水生植物金鱼藻进行实验,他把等量的金鱼藻和池塘水放入不同的试管中,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和记录试管中的金鱼藻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实验数据如下: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 气泡数/个 | 
   12 | 
   20 | 
   30 | 
   40 | 
   44 | 
   42 | 
   36 | 
   30 | 
  
(1)该实验中,气泡里的气体是。
 (2)要确保该实验成功,实验装置必须放在有的环境条件下。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是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4)请以温度为横坐标,气泡数为纵坐标,将表中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
小罗很喜欢吃方便面,妈妈却说普通面条的热价更低,更健康。都是面条,它们所含的热量会有差别吗?他决定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下图是他设计制作的测定方便面和普通面条热量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用于燃烧的方便面和普通面条的质量、装入锥形瓶中的水量都应。
 (2)若方便面燃烧前所测水温为T1,完全燃烧后所测水温为T2,则方便面所含热量可以用表示。同理,若普通面条燃烧前、后所测水温分别为T3、T4,则普通面条所含热量用表示。
 (3)若实验结果为大于,则说明方便面所含的热量更高。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时,进行了三种处理:
 1将一定量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2将一定量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3将馒头块与2毫升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号和号两组作对照。
 (2)若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3)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2毫升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必要。(填“有”或“没有”)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实验,请你帮他回答下列问题:
|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 1号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 
   37℃水浴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 2号 |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 
   37℃水浴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试管和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2号试管。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试管中,2号试管中。
 (4)本实验用37℃水浴,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