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   | 
   物质 | 
   温度      | 
    时间 | 
   碘液  | 
    现象 | 
  
| A | 
   馒头碎屑+清水 | 
   37℃ | 
   3分钟 | 
   加 | 
     ? | 
  
| B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1分钟 | 
   加 | 
   变蓝 | 
  
| C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2分钟 | 
   加 | 
   部分变蓝 | 
  
| D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3分钟 | 
   加 | 
   不变蓝 | 
  
(1)A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      。
(3)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
(4)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 )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某小组在 “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____,乙组_______。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甲组植株_________,乙组植株___________。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杏仁能杀死昆虫,可以作为自制毒瓶的毒剂.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杏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杏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B瓶中除不加杏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0.3克重的蚱蜢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③观察并记录蚱蜢的活动状态,结果如下表.
| 时间 实验处理  | 
   60秒 | 
   70秒 | 
   80秒 | 
  
| A瓶:加入捣碎的杏仁,加水 | 
   活跃 | 
   不活跃 | 
   死亡 | 
  
| B瓶:不加杏仁,加水 | 
   活跃 | 
   活跃 | 
   活跃 | 
  
请回答:
  (1)在实验中,A瓶和B瓶除是否加入杏仁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___ _.
  (2)实验结果表明,杏仁______(能、不能)杀死昆虫.
  (3)有人认为蚱蜢不是杏仁杀死的,而是玻璃瓶中缺少空气而“憋”死的,你认为是否可能?______.为什么?______.
  (4)如果要你证明捣碎的杏仁只有加水后,才能起到毒剂的作用,则需要设置C瓶与A瓶进行对照,C瓶的实验处理是______.
  (5)该实验如果每组只用1只蚱蜢,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6)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下侧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以上哪一个实验装置?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若将l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l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那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 ___.
  (2)如果你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作对照实验?______为什么?______.
  (3)做完实验后,应将鼠妇如何处理?______.
下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1—6为蚕豆种子)。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装置有 组对照实验。
  (2)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 两个编号的种子对照。
  (3)3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4)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 ,会因为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5)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自身还需满足 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 
   37℃;10分钟 | 
  
| 4 | 
   碎屑 | 
   ,2滴碘液 | 
   0℃;10分钟 |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改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研究1~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组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