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检验草酸(H2C2O4)分解的产物中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并收集一氧化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按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

【资料】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1)当D中出现浑浊现象时可证明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D中盛放的是   ,可证明产物中还含有一氧化碳和水的实验现象是      
(2)E装置的作用是        ,则E中的溶液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指出下列符号中 “2”的意义
2Ca2+前面“2”
右上角“2”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氧原子_________;②四个钠离子_______;③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
④碳酸根离子________;⑤氢氧根离子;⑥硫酸根离子

(10大连5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⑵t1℃时,B、C的()相等;
⑶从B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⑷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