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小,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
|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
|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
|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性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
|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
| C.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
| D.产生了16个DNA分子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DNA也变性失活 |
|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
| C.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形成该病的原因不可能是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
|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 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 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
|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
|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
|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
图甲和图乙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某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丙为染色体7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单体
B.基因突变造成染色体3中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
C.基因B.b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分离
D.图甲所示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