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 |
| B.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突变体 |
|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
| 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种群密度 |
| B.适应的普遍性 |
| C.群落的垂直结构 |
| D.群落的水平结构 |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两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
|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
|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
|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
|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
|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
|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
|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
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
|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
|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
|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
|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
|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 |
| D.互利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