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拓展运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09年。
盖茨街是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条小街,街上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而且环境脏乱,显得特别长。
春天到了,靠近盖茨街的小学开学了。许多姑娘都穿得漂漂亮亮地来上学,惟独来自盖茨街的小女孩依然穿着冬天的旧衣裳,那大概是她仅有的一件衣裳。
她的老师瞧着她,叹着气,心想:这孩子爱学习,有礼貌,挺可爱的,就是不爱换洗衣服。于是,放学时老师对她说:“你这件衣服该换洗一下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小姑娘还穿着那件又旧又脏的衣服来上学。
“她妈妈不可能不爱她呀!会不会是有什么困难?”老师自语道。于是,她的老师到服装店给她挑选了一件新的春装,那是一条图案别致,颜色鲜亮的天蓝色的连衣裙!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这美好的礼物,高兴得心花怒放!她捧着装有裙子的礼盒,飞快地跑回家去。转天,小姑娘穿着崭新的蓝裙子来上学。她的小脸洗得千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光光亮亮,显得特别有精神。她告诉老师,爸爸妈妈看见她穿新裙子都惊呆了。
爸爸看来是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女儿这样可爱。晚上,当全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爸爸见饭桌上罕见地铺上桌布,高兴地说:“咱们家开始讲卫生了!”妈妈说:“可不是么!要是家里不干净,和我们这么漂亮的女儿怎么相称呢?!”饭后,妈妈立刻开始刷洗发黑的地板,爸爸去修理院里破损的栅栏。全家人一齐动手。几天后,昔日破旧肮脏的小院里焕然一新。
小女孩家的变化引起了众多邻居的注意。盖茨街的居民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粉刷房屋,投入到多年来第一次整治家园的劳动之中。一天,教堂的牧师路过盖茨街,看到人们在没有自来水的,没有路灯的艰苦条件下打扫卫生,建设家园,深受感动。在他的呼吁下,几个月之后,有关方面给盖茨街修了街道,安了路灯,装上了自来水。
小女孩从老师手里接过那条蓝裙子仅仅半年的时间,盖茨街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变干净了,而且风气也变了,人们互相尊重,友爱相处,乐于助人。牧师把这个奇迹①告诉给他见到的每一个人。其他城市的人们闻风而动,以实际行动学习盖茨街的精神。从1913年开始,美国成千上万个城镇的居民加入到清扫街区,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谁能想到,出现这个奇迹②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位教师给一个小孩送了一条蓝裙子呢!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围绕线索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这篇记叙文的前三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等。(  )
(2)联系上下文来看,文中加点的成语“闻风而动”的意思是:其他城市的人们听到风声后纷纷来到盖茨街。(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奇迹可能就发生在出于爱心而为他人所做的平凡的小事之后。(  )
如果没有老师送给小姑娘蓝裙子的事,盖茨街是否会发生变化?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天使儿
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
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
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
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
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
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
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
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
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
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
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
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
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
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
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
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
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
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
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
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
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
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
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
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⑩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选自《短小说》2005年第8期,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介绍葵葵的情况,在行文上制造悬念,为下文写他有突出的绘画天赋,画出令人震撼的作品作铺垫。
B.第⑨段写“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的复杂心态,反映出人性中有美善也有丑恶。
C.本文通过低能儿葵葵的绘画天赋被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娄城引起轰动的故事,呼吁人们要善于发现、培养低能儿的特殊才能。
D.作者在文末才揭示葵葵不是商未央的亲生儿子,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平淡的情节陡然掀起波澜,更能打动读者。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2)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4分)
“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石雅彬

①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排名第一。那么,幸福感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
呢?

②尼采说过:"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一个处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可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③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幸福指数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呢?把握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④第一,心理参照系。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理参照系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参照系处处
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其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
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本
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如果志向成
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幸福感。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信心时,那就要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行为模式了。

⑦有研究者发现,在赛场上,冠军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高,因为他们总想保持第一,希望再创佳绩;亚军满怀遗憾,容易陷入"如果发挥再好一点"的侥幸和假想
中;而第三名感觉最满意,因为他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又不用苛求自己非得争第一,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最强。

⑧不少人一味追求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跻身精英阶层……可永远想当第一,也就可能永远面临失败的危险;永远想着超越,就永远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本文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 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 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2.

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3.

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8分)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明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 “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 (不超过10字);“有理趣”是指 (不超过20
字);“有情趣”是指 (不超过15字)。
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
请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有情趣”之间的联系。(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小题。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的搏斗。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演员的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的。
【材料】
京剧有一出戏叫《秋江》,说的是一位少女求老艄公驾船帮她追赶一个人的故事,饰演老艄公的演员手里拿着一支长篙上场,接着做出靠岸、解开缆绳、推出小船等动作,在行船过程中,两位演员的身体忽高忽低,很有节奏地起伏着,舞台上两位演员无论快走还是慢行,距离绐终保持不变,直到两位演员下场。

阅读《洞茶》,完成小题。(共15分)
洞茶
毕淑敏
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 ‘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
川的。”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母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13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
(有删改)
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
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
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
品读第○15段划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
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7 段和○12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