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
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
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
D.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
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
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
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
太平军占领上海后,清朝海关瘫痪。下图所示为1854年的一段公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谨告在华美国商人: 签名于此的金能亨副领事奉命告知在上海的美国公民,他从美国驻华公使馆获得指令:鉴于目前的形势,只要清国允许其他国家的船只自由出入港口而无需交纳海关税,那么,美国船只也只需在出发港提交文件,而无需出具清国的海关结关证明。 |
A.清政府授予列强进出口免税特权
B.列强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C.外商利用租界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D.美国此举损害中国关税主权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
B.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
D.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