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独立、繁荣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强大而又不可复制的精神力量,它同物质力量一起构筑了国家崛起的基础和前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甚至会发挥出比物质力量更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动荡的国家都不可能崛起,任何一个文化贫乏落后、本土文化流失而外来文化肆虐的国家,也不可能崛起。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 。加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联系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请就如何加强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经济大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2
世纪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区域化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领导作用。中国与日本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基本国情差异甚大。两国战略资源各有优劣,但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方面要明显强于日本。日本在知识技术资源与国家资源利用方面要明显强于中国。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十分匮乏,其中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十分低下。中国利用国际资源方面能力相当小,中国既不是软件技术输出大国,也不是软件技术输入大国,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开放环境,有效吸收全球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和知识信息。中国已成为日本企业海外投资首选地。
(7)结合材料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发展对日贸易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8分)
材料二 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但在2010年9月7日,随着日本军方在钓鱼岛扣押中国渔船,中日关系在2010年的秋天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理性反制措施。
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知识回答:
(8)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可妥协?(4分)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8分

材料一:读表1 我国西部某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单位:%)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39.3
37.8
37.2
37.0
49.2
47.5
45.0
44.5

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者是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40%-50%者为小康;30%-40%者为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
材料二:读表2 我国西部某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6350
6750
7800
8570
2355
2390
2576
2850

材料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句出自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话,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即80后90后农民工)约占70%。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不仅要求在打工中挣钱,更希望扎根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员;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不愿从事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思想活跃、有梦想有追求,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但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材料四: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农村新型组织的覆盖面;提高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注重从专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等党员中选拔村组织书记;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巩固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建立党员干部受教育、科技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怎样看待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价值观?
(3)结合材料三用政治学知识,分析说明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应如何更好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盲目砍伐林木、过度放牧等,造成水土流失加剧。近年来,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 保护,特别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把退耕还林还草做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采取补助粮食、现金和种苗的办法,鼓励 农民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人工种草、舍饲养畜。此外,前不久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对涉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有相关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几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可喜的成就。
从砍伐林木、过度放牧等传统做法,转变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一转变在哲学认识论和价值观方面体现了什么道理?(14分)

材料一: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经过近些年的改组、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也涌现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但是,效益不高、机制不灵活、产品单一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国有企业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
材料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加强立法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1)上述两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运用这一原理对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