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的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图13)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图14),完成下列问题。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肥沃的土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2)根据图14,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有
。(3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5分)

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①表示________国家,②表示________国家的情况。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________,目前城市化的速度已明显________。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共10分)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多选)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B.土地利用方式 C.交通通达度D.企业的支付能力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是

图15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16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2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2)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图16时出现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简要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简要分析图中黄河段流量往下游不断减少的原因。(6分)
(3)郑州及其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分析其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