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
|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
|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
|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 |
| B.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
| C.在元素周期表中,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作半导体材料 |
| 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ⅠA族和ⅡA族,碱性:CsOH>Ba(OH)2 |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
|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一定有Fe2+ |
| C.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
|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C、D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A,离子半径:C<D
B.B的单质能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B和D能形成BD2型的共价化合物
D.D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性
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
|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
|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
|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Fe3O4溶于足量稀HNO3:Fe3O4+8H+==Fe2++2Fe3++4H2O |
| B.NH4HCO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
|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OH-+CO2==HCO3- |
| D.将0.2 mol·L-1的NH4Al(SO4)2溶液与0.3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 |
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