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 )
| A.汽车工业城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
|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
| 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好 |
| 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 |
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
|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
|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
| A.原料、燃料丰富 |
|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
| C.水能丰富,劳动力投入多 |
| D.重视科技投入 |
读“我国某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图”,该地区降水量为682.4mm,可能蒸发量为1802.4mm,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区最干燥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根据资料可以判断该地区的河流
| A.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B.冬春季节有较长时间的断流 |
|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 D.有春、夏两个汛期 |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③气压带是
| 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 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
| C.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 D.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
下面四幅图中和如图中甲处气候特点最接近的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
|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
|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
|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
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武汉梅雨 | B.南京伏旱 | C.北京寒潮 | D.哈尔滨洪涝 |
图甲显示长江中下游某地某时刻近地面气压系统,Q1、Q2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气压中心,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图乙为P地树影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根据图乙所显示的行道树及树影推断,图示季节
| A.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
|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
| C.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
| D.图中耕作区从①处引水自流灌溉 |
未来30~48小时之间,图甲中P地的天气可能是
| A.强对流降雨 | B.强沙尘暴 | C.绵绵细雨 | D.晴朗高温 |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地气温统计资料。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仅考虑纬度因素的前提下,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依次是
| A.①③②④ | B.②③④①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③① |
如果②地的纬度比④地低,则②地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 B.青藏高原 | C.东南丘陵 | D.华北平原 |
近期,全国各地纷纷拉响高温警报。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二级应急响应,这是有史以来内地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读我国部分省会城市高温排行榜,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中的排行榜更新截至时,日期为8月5日的地区占全球范围的
| A.1/2 | B.1/4 | C.3/4 | D.0 |
分析图片中受高温“烧烤”特别严重(位居前列)的几个城市,下列叙述不符合其高温成因的是
| A.大气环流的异常,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 |
| B.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 |
| C.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出梅较早 |
| D.受来自欧亚大陆的暖气团造成,该暖气团由西向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