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国家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从哲学上看,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
B.要重视量变,积极促成质变 |
C.要充分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
D.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沉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下列准确揭示这首诗歌哲学寓意的是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B.矛盾双方是互相对立的,互相排斥 |
C.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 |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
关系中国教育未来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于2010年2月28日向社会公布,继续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回答18—19题。近年来.民众对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方式,在境内外召开1500余次座谈会和研讨会,参与人员23000余人次。“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A.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C.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教育部部长提出:“由于改革的艰巨性,这次的纲要中专门设立教育改革的试点项目,主要是想保证改革正确的方向和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它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这说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B.精神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 |
C.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中微子是宇宙间的“隐身人”, 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 , 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 因此尽管每秒有上万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 , 但我们很难发现它的踪影。早在 1930年著名物理学家泡利 (194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预言了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 , 但科学家用了25年的时间才证实了这一预言。这主要体现了:
A.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D.联系具有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