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故乡的桥
艾 彤
我乡三县交界处横亘一座朗概山。面向我们坪上乡,从分水坳、梅赛坳流出四条小河,三条注入资江,一条注入湘江。河上有桥二十八座。
故乡的桥多是瓦屋木桥,乡里人叫“屋桥”,石墩上架厚实的木板或石板,桥两边立木柱木梁,上盖青瓦。桥面宽敞,两侧栏杆下,铺有一尺多宽的座板,供行人歇息。桥屋正中,面向上游,设有神龛,四时供奉关公,周仓、关平侍立两旁,一派肃穆神色。
屋桥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多为殷实人家集资而建。积德行善,修路架桥,热心公益,自古蔚然成风。以后,屡毁屡修,近百年通行无阻,皆因日常起居离不开桥。
我常走的是流经我们村东小河上的那几座桥。这条长约二十华里的小河上,有回龙桥、峡山桥、时荣桥、罗家桥、三溪桥、密水桥、麻溪老桥、麻溪新桥等八座桥。我上学读书,去外婆家和大姐家做客,都要过几道河,过几座桥。走乏了,坐在桥头,看两岸风光,听桥下流水。行人川流不息,还有老者下棋的,小贩卖山果的,孩童跳绳嬉戏的,热热闹闹,我都要在桥上消磨半日,常常误了学,误了走亲良辰。二十个春秋,东桥来,西桥去,桥上留下我几许脚印,洒下我几许汗水?后来出远门走了,再也不见故乡的桥。然而,无论我走南闯北,客居他乡,故乡的桥总不离我,它常在我梦中萦绕——
呵,我梦见了故乡春日里的桥:燕子呢喃,驮一身雨水,斜斜掠过桥头。两岸绽开新绿,烟雨朦胧。满地油菜花,满山杜鹃花,桥旁边那一树树红的白的桃花、梅花,更是分外艳丽。春风吹过,片片花瓣飘落水中……
呵,我梦见了故乡夏日里的桥:桥上一团白光,瓦面腾起火浪。桥上坐满了行人,只见一片扑动的蒲扇、斗笠、汗巾。瓜豆细柔柔的藤蔓,勃勃地攀上桥来,挂一串串豆荚,披一身绿叶,宛如绿帘,掩住阳光。一阵豪雨,桥上爆起一阵阵欢笑……
呵,我梦见了故乡秋日里的桥:秋风起,秋收忙。担担金谷桥上过,田夫挥汗说辛酸。炊烟起,谁家飘来新米香……
呵,我梦见了故乡冬日里的桥:瓦上皑皑白雪,瓦沿垂挂串串冰凌,雪花儿在桥屋里旋飞,不见了行人,不见了桥……
早几年我回到家乡,梦中的桥又来到我身旁。我在桥上漫步,轻轻地抚摸桥柱桥栏。桥,依旧;流水,依旧。再细看两旁烟树人家,又似乎不像昔日的故乡,不像昔日的桥。不知何年何月火车、汽车悄悄进了山乡。峡山桥旁,两峡高空,一桥飞架,一列火车隆隆驶过。于是,家乡有了一座座铁桥。三溪桥旁,两岸中央,一桥横跨,一辆辆汽车徐徐驶过。于是,家乡有了一座座公路桥。桥,通向城乡,通向世界。从此,故乡换了新装。
呵,我仍忘不了故乡的屋桥,屋桥上,有我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题目。
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

A.屋桥对人们的作用及四季变化
B.屋桥的变化
C.风土人情
D.屋桥四季的特点

“我仍忘不了屋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桥,通向城乡,通向世界。”请以“桥”为喻体,写一段话。(不少于150个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

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去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材料三: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虚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材料四:

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采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土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上述材料均选自2021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

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

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

(2)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3)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马鸣风萧萧

刘白羽

①我有过一匹菊花青马,马鬃很长,性情柔和,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三下江南,大踏步后退,大踏步前进时,我骑着它,走过冰冷的松花江,在马背上吟过一首诗:长空一月压林低,千里冰封走战骑,遥望烟火弥漫处,三军刚到正合围。

②这匹马老了,虽然还竭尽忠心,努力报效,但终究气吁喘喘,不胜驱驰了,我不得不眼看着人家从我手里把它牵走了,我心里非常难过,抓把炒黄豆喂给它吃。它用柔软的嘴唇在我掌心里蠕动着咀嚼着,而后,又伸长脖颈在我身上磨厮着,我忽然发现它两只眼眶里濡濡流下了两行泪水,这真使我的心房为之深深战颤。

③但,马绝不是柔弱的生灵,马有马的烈性,正是这种烈性使它在狂风暴雨、枪林弹雨中任意奔驶,而且这种烈性,也会传导给人,燃烧起人的求战热望。有一回,当我勒了马屏住气息,等候前面化来爆裂的枪声时,我发现马的两只耳朵在簌簌抖颤,两只前蹄不断踏动,全身肌肉和鬃毛、都发出一种渴望临战的精神。而后,当号声响起时,我刚翻身上马,它就象离弦之箭一样勇猛冲飞而前,那真是在飞,全身拉成一条直线。我伏在马上,马的烈性传到我身上,我感到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这是一种生命的强大的暖流啊!它把我和马融合在一起。风,那样锐厉地劈面而来、呼啸而过,用不到我的鞭策,马自己就奔向火线。是的,那里有流血、有死亡,但这一切在这一刹那间都不在话下,只有一种胜利的快感在大大鼓舞着我们,马不畏惧战争,而是渴望战争。还有一次,我骑马夜涉辽河,水涨流急,又是漆黑之夜,伸手不见五指,但,在这紧急关头,马仰起脖颈微微嘶鸣了一声,甩了甩尾巴就踏入河身。我只觉得水在周围旋转,几次卷入旋涡,我一提缰绳,马便跳跃而起,后来,在最深的河心,它竟展开四蹄,浮游起来,它不但那样勇敢,而且那样机敏。我在一首诗里曾写过这样诗句:夜涉流急频跃马,晨行霜冷苦吟诗。

④我真喜爱真正的骏马呀!它长得那样英俊、那样飒爽,它的眼光充满智慧,它的肌腱饱含雄健,它眷恋自己人时何等挚爱,它冲向敌人时那样猛烈,它的四蹄在大地上敲出鼓声,它的长啸给人带来豪情,它既象一缕柔情、又象万里雷霆。而今,距离战争时间很遥远很遥远了。就在战争后期,也由于换了吉普,而与马作别,但现在,我想起来,还是那样恋恋于我的战马呀!……前面,谈到我和那匹菊花青马分手时马的动情之处,我还没有说养这匹马的饲养员呢!他夜里伴着马睡眠,为了夜半更深起来喂上饲料,他给它引最清凉的水饮,每到宿营地,他看到马身上汗水淋漓,他就埋怨我不该骑得太狠。那天,人家牵了这匹老马走时,他竟坐在空落落的马槽旁边痛哭了一场。

⑤我想不起人与畜之间,有什么比人与马更有深情的了。更生死与共、相依为命的了。有人也举出猫,但猫是在热炕头上打鼾的动物。有人也许举出狗,但狗是欢喜向你谄媚的动物,马,不是这样,自有它独立不羁的风格、英雄豪放的骨气。

⑥我再讲一个关于马的悲剧的故事。那是1938年夏天,在河北大平原上,青纱帐一望无涯,赤日烘烤着大地,我们从冀中驶向冀南,我骑的是一匹枣红马。那可真是一匹骏马呀!它红得象火炭一样,大概就是古小说里所说的"赤兔马"吧!那身个,那长样,都是充满豪情,充满灵气的。我们一行人骑着马涉渡滹沱河,就赶上平原上时常突现的狂风暴雨。先是一朵乌云旋即倾盆大雨。我们放眼四顾,只有一片绿色大海的庄稼地,连个看瓜的窝棚也找不到,于是我们只有策马狂奔,人和马冲狂风迎暴雨,都淋得湿透。也许就因为一下赤日炙人,一下雨冷如冰,我们到了宿营地,那马竟然一夜不食不饮而死去了!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那样的一匹马呀!那是一只美丽的火鸟!但我爱它我却骑死了它……我记得当我们到达宿营地, 我跳下马来,还爱抚着它那锦缎一样光滑的颈项,而他也把头伸向我,微微喷出鼻息,用柔软得象奶脂一样的嘴唇,灵巧而依恋地在我身上、手上、脸上摩擦着。这是何等样的一出悲剧呀!我爱这匹红马,但我骑死了这匹红马。几十年时间流水一样过去了,可我的心灵里还存留着这匹马的景象,我的心灵里还充满对这匹马的疚仄之情……是的,这深沉的悲剧,使我更多地怀念起战争,只要一想到那峥嵘岁月,我还是不能不想起战马。现在我明白了,不正是由于我曾经乘马在战场上飞奔,我才最理解"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诗的意境,那是多么豪爽、多么旷达的美的意境。我老了,但在我的一生中,我还是不能不为我曾经获得那一种意境而自豪呢!不过,上面说的那种疚仄也就更深更深地渗透了我的灵魂了。

(1)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喂菊花青马吃黄豆的时候,内心的心情是疚仄的。

B."风,那样锐厉地劈面而来、呼啸而过"渲染了战争紧张的氛围。

(2)文章中写猫和狗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

(4)为什么作者会说"我才是最了解'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诗的意境"?

(5)根据材料和文段,熔铸了刘白羽什么精神品质。

实用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07年,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个绕月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它的名字叫"嫦娥",取自我国上古时代"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探月的探测器用嫦娥之名正式取其奔月神话的意境。更有意思的是,月宫中有一只与嫦娥相伴的玉兔,"玉兔"被用来命名嫦娥号的月球巡视器,使得我国的探月工程与神话故事相契合为科学技术增添了几许神秘浪漫色彩。

"天问"行星探索计划的第一个搜索目标就是火星。2020年7月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并于今年5月15日成功登陆火星。随后它所携带的执行任务的火星车开始工作。此前,这台火星任务车通过网络投票,正式被命名为"祝融号"。

【材料二】

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人民把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之中。此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搭载的火星车名为"祝融"。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驱散黑暗,带来温暖。"祝融"号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逐梦星辰。

【材料三】

玉兔探月日记大家下午好!我是玉兔号,现在我在月球上向大家问好!我现在终于可以摆脱飞行中的各种锁定机构,让大家看看我的"芳容"啦!我身高1米1,身长1米5,身宽1米,体重140公斤,比普通的兔子大多了吧! 什么?有点胖?你们不许嫌我胖,研制我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爷爷都说,我比苏联、美国的月球探测器苗条多了,而且有很多独特的功能。没办法,人家稍微有点重嘛。还有啊,我的腿是六个金属轮子,能够前进、后退、行进间转向,具备20度爬坡和20厘米高度的越障能力。

在地球上,人们常用成语"动若脱兔"形容动作敏捷。但是,为了我的安全,月球上我每小时顶多走200米。我的设计者孙泽洲叔叔说,暂不追求速度,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各项科学探测。

(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嫦娥号到体现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宏伟蓝图。

B.

玉兔号有六个金属轮子,比美国苏联的月球探测器体积小。

C.

玉兔能快速移动。

D.

命名拉近了航天与人民的距离。

(2)根据材料二,请想象一下记者是怎么问的?

(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分析玉兔语言的特点。

(4)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国航天器命名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典"字诀为文章增光添彩

梁衡

什么是"典"?就是典故、典型、经典。

典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过去的人和事,二是过去书上讲过的话。这些东西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它们有的已转化为成语,有的是人们熟悉的句子、故事。我们写文章时可以拿来作为案例,或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这样文章就显得厚重,作者也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

典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书本中。所以要多读书,"肚子里要有货",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典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明典,一种是暗典,还有一种作为起兴的作用,我们把它叫作兴典。

明典就是明明白白地引用过去的典故和文字,典故可以是历史书上的,也可以是文学作品里的,或者是民间流传的,总之是人们所熟悉的。

我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讲到瞿秋白被杀害以前,他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地剖析了一遍。他是一个很坦诚的人,那怎么表现他的坦诚呢?这里就用了一个典故:项羽乌江自刎。

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用项羽自杀的典故来比喻秋白自己解剖自己。

再举一个描写生活的例子。汪曾祺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有一篇文章写家乡的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在这里,他把清朝袁枚《随园食单》里怎么吃高邮腌鸭蛋拿来作为一个典故,这个鸭蛋一下就有本钱了,文章也就有了厚度。所以大家读这一小段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读文化,用典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厚度。

暗典就是_______。我的文章《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里,有这样一段。

区里要建一座三千亩的大植物园,老王说,没有古树算什么植物园,顶多是个大苗圃,他张口就捐出了一百零八棵古树。他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要让树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爱树。

"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显然是化用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暗典。

第三个比较难理解,但是确实在文章里会用到,我把它叫作"兴典"。我们写诗歌的时候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比兴。"比"就是明确的比喻,"兴"就是起一个开头,顺着这个往下说。

有一首长诗叫《王贵与李香香》,因为用的是陕北民歌的体裁,里面有很多比兴。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作者先说山丹丹花,这有比,也有兴的作用。

现在的网络段子也会用比兴,比如,"春眠不觉晓,天天在变老。时时寻开心,月月领社保"就是一种兴的手法,上句只是为了引出下句,轻松愉快幽默。

如果在文章写作中用一个典故来引出下文,这就是"兴典"手法。比如,1939年,毛泽东对陕北公学即将要上前线的学员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讲得很有意思。他说,姜子牙要下昆仑山,元始天尊给了他杏黄旗、方天印、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要赠给你们三样法宝,那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姜子牙的三样法宝和战士们上前线毫无关系,但毛泽东给学员的同样是"三样法宝"。毛泽东用姜子牙的"三样法宝"来起兴,这就是兴典,显得非常幽默。

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一张名片,用典更像一张隐藏的名片。但是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用大家熟悉的著名的经典;二是不可太多,多了以后就是"掉书袋",特别是如果用的典太生僻,读者就烦了。

(选自《梁衡的21堂作文课》)

(1)根据上下文,在文章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指出下面文段中的用典方法,并分析此处用典的具体作用。

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文章中用典,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使文章显得厚重,也可以使作者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

B.

作者在讲明典、暗典、兴典时,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做既便于读者理解,又能使文章富有说服力。

C.

瞿秋白写了《多余的话》,在文中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汪曾祺写了《端午的鸭蛋》,在文中用了袁枚吃高邮腌鸭蛋的典故。

D.

本文首先讲什么是典,典包括哪些内容,典从哪里来;其次重点分析典的使用方法;最后提出用典的原则。

(4)请任选一种用典方法写一段文字。(照抄本卷材料不得分,80字以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一觉醒来是早晨

沈石溪

当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当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紧盯着你,你会不会产生一种独坐小船在黑夜的大海上漂流,孤立无援,随时都会被狂风恶浪吞噬掉的恐惧感?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那时我刚读完初一,升初二,因家庭迁居,换了一个新学校。开学第三天,数学老师搞了一次摸底考试。我从小学开始,就对数学很有兴趣,很顺利地就把题目全部做好。第二天一公布成绩,我得了满分,而同桌那位眉清目秀的班长乐嘉秋才得了九十九分。当那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秦老师宣布完分数,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就在这时,乐嘉秋站起来说:"秦老师,沈石溪同学是因为作弊才得了一百分的,昨天考试时,他先是问我借橡皮擦,后来又说忘了带量角器,一会儿又说钢笔没了墨水……几次三番找借口偷看我的试卷,我觉得这不是他的真正成绩。"

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变得簸箕大。是的,我向她借过文具,但我扪心自问,两只眼睛始终规规矩矩。我的脸涨得通红,像朵快要枯死的鸡冠花,嗫嚅着说:"我没有……我没有……"

教室里静得像关严了门的冷冻仓库,惶惑地四下望去,只看见一双双愤怒的眼睛就像一只只愤怒的小蜜蜂,从四面八方飞来叮蜇我。我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秦老师,企望她能主持公道。秦老师走到我面前,说:"沈石溪同学,我要告诉你,你的眼睛生得很大,嗯,还有点儿漂亮,但如果把一双大眼睛用来偷看别人的试卷,那漂亮的大眼睛就变得不漂亮了。"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虚得很,腰也弯下来了,背也驼下来了,脖子也缩下去了,头也低垂到胸口了,猥琐得像个真正的小偷。我想,我不该这么窝囊的,我没做错什么,我应该理直气壮地站起来为自己辩解,遗憾的是,我本来就腼腆,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下讲话,这时候更是心如乱麻,什么也说不出来,只会像个口吃患者似的结结巴巴反反复复说:"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这以后,我一上数学课就无端地紧张起来,脖子僵硬地扭向一边,唯恐同桌乐嘉秋又要怀疑我偷看她作业什么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秦老师那张表情生动的脸,猜测她是不是对我转变了看法,我竖起耳朵谛听四周的同学有没有在说我的坏话……虽然四十五分钟一节数学课我像木偶似的坐着一动不动,课堂纪律好得不能再好,但老师讲什么我是一句也没能听进去。再后来,一到上数学课,我就有一种犯人被提审的恐惧。我的数学成绩急速滑坡,到了期中考试,我才考了四十八分,破天荒地挂了红灯。秦老师拿着画满××的考卷扔在我桌子上,愠怒地说:"我想,这才是你真正的成绩!"

这不及格的期中考试,也成了一条有力的反证,证明我在刚开学那次摸底考试时确实偷看了乐嘉秋的试卷。

当天夜里,我又失眠了,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我想,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给人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好比定音锤,我却一锤子敲出了刺耳的噪声;我想,我怕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秦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坏印象了,我这辈子算是让乐嘉秋这个漂亮的小妞给毁了;我想,我应当实施报复,有仇不报非君子也;我想,我可以悄悄在她的书包里塞一把盐,"盐书包"在上海话里是臭得一塌糊涂的意思;我想,我应该用粉笔在她背上画条蛇,隐喻她就是专门害人的美人蛇……

我虽然脑子特别活络,一秒钟就可以想出一千个坏点子来,可我从来胆小如鼠,只敢意念犯罪,从不敢付诸行动。我想,要是我正在做报复她的坏事情时,突然被人发觉,岂不是铁证如山地证明我曾经偷看过她的试卷?

唉,怎么办?怎么办?我觉得我人生的道路上一片黑暗,就像这沉沉的夜一样,找不到一丝亮点;我的眼睛就像开了闸的水库,涕泗滂沱……

突然,我发现奶奶迈着粽子似的小脚,摸着黑,蹑手蹑脚走到我床边,慈祥地摸摸我的额头,附在我耳朵边轻轻地说:"好好睡一觉,一觉醒来是早晨!相信奶奶,一觉醒来是早晨!"

奶奶的语调平和沉稳,透出饱经风霜后的练达与睿智;奶奶的满头银发在黑夜里闪闪发亮,宛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她老人家并不知道我究竟遇上了什么麻烦,她不来询问,也不来追究,更不给任何廉价的安慰和空洞的同情,她只是把一个信念传授给了我,而这个信念是她用一生的坎坷与磨难练就的生命结晶。

奶奶的大半辈子都泡在苦水里,从小做童养媳,爷爷从宁波乡下到上海学生意,她一等就是十几年,四十岁时,爷爷因历史上曾参与过贩毒,锒铛入狱;她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也因吸毒被送去教养。几乎是一夜之间,奶奶满头乌丝变成一头白发,她和我母亲一起,靠给人绣花,靠给人帮佣,靠典卖极有限的家当,靠捡食菜皮,苦苦支撑着这个家,把当时只有两岁的姐姐和还在襁褓里的我抚养长大。在这凄风苦雨的漫长的十几年里,就是这句"一觉醒来是早晨"的口头禅,像一根结实的精神拐杖,支撑着她一趟又一趟由绝望走向希望。

一觉醒来是早晨,当然不仅仅是指时间的轮回,也是指人的心境的更新;人生难免低潮和黑暗,人生难免苦与痛,不要悲观,更不要沉沦,相信命运会有转机,相信黎明的曙光就在前头迎候着你;放下你的忧伤,把折磨你的困境像脱衣服似的脱下来,轻轻松松舒舒坦坦睡一觉,黑夜会无可奈何地退却,当你睁开双眼,已经是阳光明媚的早晨;早晨,生机勃勃,充满着新的希望。

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很快酣然入睡。

第二天,我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我不再理会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我专心致志地听秦老师讲课,人到了教室心也到了教室,我把巨大的精神包袱卸下来,当成柔软的坐垫坐在屁股底下了。我的数学功底本来就好,一发奋,掉下来的成绩很快就像重新点燃的火箭似的嗖嗖往上蹿。

一晃,到了期末考试,临考数学前,我十分平静地要求秦老师能允许我临时调换一下座位,我的理由是,我不希望同学们对我产生新的误会。得到秦老师首肯后,我在讲台旁独坐一桌,面对散发着油墨香的考卷,我的心就像早晨清新的空气,透明得没有一丝杂质,潜心演算每一道考题,我做得又快又好,第一个交卷,又是一个漂亮的满分!不知是上帝的故意安排还是一种巧合,乐嘉秋小姐又是九十九分。

寒假里有一天,我一清早到小菜场帮奶奶替别人刮鱼鳞,正巧遇见打扮得漂漂亮亮像个公主似的乐嘉秋迎面走来。我衣衫褴褛,两只手沾满了鱼腥,羞于见人,想扭头装着没看见,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

"人嘛,总有误解别人的时候,也总有被别人误会的时候。"

"我好后悔,我一直想……想对你说声对不起。"

"别别,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好了。嗯,一觉醒来是早晨。"

初中毕业后,我离乡背井,走南闯北,风霜雪雨,历经坎坷,多少次陷入谗言的沼泽,多少次卷进是非的漩涡,多少次面临人生的绝境,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一觉醒来是早晨!于是,我便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于是,我振作起来舔舔伤口继续与命运拼搏,于是,我奇迹般地走出沼泽,游出漩涡,战胜绝境,柳暗花明又一村。

(选自《爷爷的糖人》,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考试满分,师生怀疑→成绩滑坡,奶奶鼓励→       

(2)文中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那天晚上,我咀嚼着奶奶这句平平淡淡却又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话,酣然入睡。(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她却主动跑过来打招呼,她的脸红得像盛开的夹竹桃,讪讪地说:"看来,数学摸底考试时,我……我确实是误会你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你怎样理解"一觉醒来是早晨"这句话的含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